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辽州志

辽州志

①八卷。清杨天锡修,侯维泰纂。杨天锡字荣九,辽宁辽阳人,荫生,康熙十二年(1673)任辽州知州。在任期,为政廉明,恤孤寡,新学宫,颇为士民敬戴。侯维泰,邑人,顺治五年(1648)贡生,官宁国府通判。考辽州志肇于明正德,重修于万历三十一年州人孙毓英。杨天锡掌辽州,设局修志,博采旁搜,广咨舆论,订讹存真,补遗修缺,历数月集成志。《辽州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建置考:历代沿革、星野、城池、坊里、村镇;卷二方舆考:形胜、疆域、山川、岩洞、津梁、古迹、景胜,次舍考:州治、学宫、文庙、行台、邮传、防围;卷三风俗考:士习、民业,气候、乡仪、岁时、瑞事,食货考:户口、田赋、盐法、物产;卷四官师考:秩统、知州、同知、判官、吏臣、学谕、训导、巡检、驿丞、僧正、道正、训术、训科,名贤考:名宦、乡贤;卷五选举考:甲第、乡科、岁贡、恩拔、貤封、恩荫、例贡、杂职、武科、武职;卷六人物考:忠臣、孝子、懿行、闺懿、义烈、贞烈、贞节、义耆;卷七禋祀考:庙祠、坛壝、寺观;卷八艺文考:奏疏、表、书、赞、赋、诗、碑、记。此编乃继万历《辽州志》重修本,增补了万历三十一年至康熙十二年之事。其书于田赋、人物、风俗三大类记载较详,其余则较简明。②八卷,末一卷。清徐三俊修,刘沄纂。徐三俊字纯人,号逸庵,河北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出身监贡,雍正九年(1731)任辽州知州。刘沄字江澜,出身进士。雍正十一年春,徐三俊设局修志,并延刘沄、马永寿等,参互考订,博采旁搜,历数月而告成。《辽州志》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此编体例基本承袭康熙杨天锡旧志本,尚能补缺、删繁和对不雅驯的话语加以润色。然卷三将祠祀、户口、兵防、物产、风俗并为一卷,不伦不类,殊失分类意义。

猜你喜欢

  • 四书参注

    无卷数,清王植撰。王植字槐三,深泽(今河北深泽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邳州知州。此对程朱理学特别推崇,对清人王廷诤、崔纪、傅泰等人的解说也有所采纳,但对汉儒训诂之学极力贬低

  • 别本浚谷集

    十七卷。明赵时春(1509-1567)撰。赵时春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今属甘肃)人。生平详见《赵浚谷集》(辞目)。是集凡十七卷,诗二卷,赋及杂文十五卷。前有其甥周鉴序。据《明史·艺文志》载“时春集作十

  • 纂文

    三卷,南朝宋何承天撰。何承天(370-447)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北)人。武帝(刘裕)起兵,为参军,出补宛陵令,累官尚书殿中郎兼左丞,复出为衡阳内史。因事下狱,赦免后除著作佐郎,与修国史。元嘉十九年(

  • 拜经堂丛书

    十种,六十一卷,附录二卷。清臧庸(1767-1811)编。臧庸本名镛堂,字在东,号拜经,经学家臧琳玄孙,江苏武进人。从师卢文弨,并从钱大昕、段玉裁等讨论学术。曾帮助阮元汇辑《经籍籑诂》等。十种有《拜经

  • 妙法莲华经统略

    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妙法莲华经统略》是吉藏于开皇十五年(595)投足天台以后所晚出之作。与投足天台之前所作的《妙法莲华经义疏》,《法华去论》在科文释义方面多有不同

  • 圣祖仁皇帝圣训

    六十卷。雍正九年(1731)世宗宪皇帝(即雍正皇帝)(1723-1735)编,乾隆六年(1741),乾隆皇帝亲自为此书写了序文刊布。此书分为三十二类,共有一千九百条则。从篇帙上看,为清朝各皇帝圣训之首

  • 纷欣阁丛书

    十三种,七十八卷。清周心如编辑。周心如字幼海,浦江(今属浙江省)人,生平事迹不详。“纷欣阁”大约是编者书室名,因以为丛书名。所收十三种书为:宋朱熹《朱子周易参同契考异》,清许乃济、清王庆麟《左氏蒙求注

  • 至圣编年世纪

    二十四卷。清李灼、黄晟合撰。李灼字松亭,嘉定(今属上海)人;黄晟字晓峰,歙县(今属安徽)人。宋元以来,历代多有编纂孔子年谱者,然大多简略。李、黄乃广搜众家之说,于乾隆十六年(1751)撰成此书。一卷至

  • 讲筵四世诗钞

    十卷。清张曾虔(生卒年不详)辑。张曾虔为安徽省桐城人,张英之孙,若需之子,曾任安徽凤阳宿州训导。此集为其家诗集,第一卷,收入张英之诗一百三十四首。张英(?-1708),字敦复,号圃翁,康熙丁未(166

  • 阴符经太无传

    见张果《黄帝阴符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