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贺氏丧服要记

贺氏丧服要记

一卷。晋贺循(详见《贺氏丧服谱》)撰,清马国翰辑。郑康成作《丧服谱》,循也作谱,王肃作《丧服要记》,循也作要记,其书似乎参考郑、王,而酌其中。《隋志》十卷,《唐志》五卷,现在都已经散失,马国翰从《礼记正义》、《通典》、《太平御览》中辑录成此书。史称朝廷疑滞,都向贺循谘询,循常常运用经义来加以回答,成为当世儒宗。观庚蔚之谢徽于《要记》都有注,史册言礼者也大多对其引用,由此可知,其被奉为当时“圭臬”。考察其遗说,象论杖有不禫,禫有不杖,父之丧服未竟又遭母表,及父死未殡而祖父死,与既殡而祖父死,诸制服之义,其言都简明扼要。又小记与诸侯为兄弟者服斩,郑注认为言诸侯者,明虽在异国,犹来为三年。杂记外宗为君大夫如内宗,郑注认为嫁于国中者,二注不同,循谓男子及妇人都谓在国内者,在已同则得为君服斩,夫人齐衰,如果在他国,就不可能如此。其立说与谯周相同,这足以订正郑注之违异。此书有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四书辨讹

    六卷。清汪陞撰。汪陞字兰友,安徽婺源(今安徽婺源)人。是书题曰辨讹,首列先儒之注,辨其合不合;其次论及当世流行的著名时文;再次论及诸选家评跋之语。凡说之讹者,以点标记;不讹者,以圈标记;谛当明快者,则

  • 节妇传

    十五卷。清杨锡绂(1701-1768)撰。杨锡绂字方来,号兰畹,清江(今属广西)人。雍正五年(1727)进士,官至漕运总督。除本书外,尚著有《四知堂文集》等。《节妇传》记述清朝前期节妇烈女的事迹,立传

  • 世史积疑

    二卷,旧称为元李士实撰,书前自序中写道“至正七年壬申(1347年)三月朔书。”据考证至正七年为了亥年,非壬申年;而元代亦未闻有李士实其人。惟有明新建(今属江西)人李士实。士实是成化进士,正德年间宁王宸

  • 陈众仲文集

    十三卷。又名《安雅堂集》。元陈旅(1288-1343)撰。陈旅,字众仲。莆田(今属福建)人。累官江浙儒学提举、应奉翰林文字,国子监丞。此集为其子所编。凡诗三卷、文十卷。史称“其文典雅峻法,必求合于古作

  • 嘉应平寇纪略

    一卷。清谢国珍撰。国珍,生卒年不详,广东嘉应(今梅州市)人。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陷落后,太平军余部在李世贤、汪海洋等人率领下,进逼福建、广东,在同治四年(1865)十月攻破嘉

  • 米海岳画史

    见《画史》。

  • 五音集字

    十卷。清汪朝恩撰。朝恩字泽之,莲池人。自序略云:等切之书法繁而指秘,竟有至皓首青毡,切法一无所知者。兹得四声,分出五音,去其繁以就其简,阐其秘以趋于明,乃立二十五字以代字母,立三十三字以为字音。以字母

  • 补辑风俗通义佚文

    见《风俗通义佚文》。

  • 经说拾余

    一卷。清胡泉辑。胡泉生平事迹见《经说弟子记》。胡泉根据王阳明《传习录语录》辑出《经传弟子录》之后,又取集中书一百五十篇为《经传弟子录》作疏证。此外如序、记、说、论、书,以及某卷中有援据经语者,除已经在

  • 通鉴释例

    一卷。北宋司马光(详见《资治通鉴》)撰。该书为司马光修《通鉴》时所定凡例。孝宗乾道二年(1166),光遗稿已散乱,仅存的一部分,脱略亦十分严重,于是光曾孙司马伋将其掇取分类,为三十六例,付之于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