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质疑

质疑

一卷。。清任泰撰。泰字阶平,江苏荆溪(今宜兴县)人。此书卷首自识云:“经术有浅深,无是非也。必谓此是彼非,非面质圣人,何以知之?故于古人传注,不敢轻疑,亦不敢轻信。”其谓不敢轻疑也不敢轻信是对的,但认为经学是无是无非的,却不对。六经中经常有以经证经而其义确然无疑者。如果漫无是非,则随便信从某一家之说就行了,又何必孜孜矻矻,反复研究呢!例如,篇中谓:“隐公元年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襚,穀梁谓惠公之母。范注云:‘妾不得体君,故以子为谥’。《疏》云:‘文公九年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成风既是僖公之母,此文与彼正同,是此经的解,不烦曲说矣。乃范注又云:‘仲子卒于孝公时。’夫使卒于孝公时,阅惠公一世,至隐元年始来归赗,其说难通。而范氏必为此说者,特泥于妾子未为君则不称夫人,不称夫人则不称谥,今见成风称谥,仲子不称谥,故创为是说。不知妾母用夫人之礼,自成风以下。成风以前,妾子为君,生不夫人,死亦不谥。惠公仲子、僖公成风,一也。岂必卒于孝公之时,始不称谥哉。”任氏既有此见,则经术果然没有是非吗?显然不是这样。篇中又谓“欧公之疑系辞,特识也。易者实象,举其象与辞而一一可见诸行事,今必推之未画纯卦之前,曰四象、两仪、太极,毋乃空谈乎!凡言易者卜筮之书,亦焚书时语耳。注家必信此书为孔子作,因以筮为开物成务之要,及至言数之文,则讳言浅术,不敢用五行家言,别求艰深奥义,以冀合乎圣人弘深之旨。真所谓郢书燕说,贤声或由此起,而其实皆非书意。”这是疑系辞而信五行杂说,不是又重蹈了轻信轻疑之失了吗?有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本。

猜你喜欢

  • 百论疏

    十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百论》作者是印度僧人提婆菩萨所著,共二十品,每品各有百偈,故称《百论》。天亲菩萨释有《百论》。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出前十品,共五十偈,仍称

  • 脉望

    八卷。明赵台鼎(生卒年不详)撰。赵台鼎字长元(而书首曹代萧序中称长玄),自号丹华洞主,内江(属四川省)人。大学士赵贞吉之子。书首有曹代萧序,序中说“昔何讽书中得一发卷,规四寸许,如环而无端,用力绝之,

  • 还砚斋周易述

    四卷。清赵新撰。赵新字又铭。福建侯官人。咸丰壬子(1852)进士。官至陕西储粮道。著有《还砚斋全集》。此书不全。上经只注二十八卦,下经只注十一卦。注释以钦定《周易述义》为主要依据,每卦之下先列述义之说

  • 君臣

    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听所在。

  • 东泷遗稿

    四卷。明彭教(1436-1480)撰。彭教,字敷五,号东泷,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讲。著有《东泷遗稿》。是稿凡四卷,其中诗文多为应酬之作。据集前李东

  • 易经澹窝因指

    八卷。明张汝霖撰。汝霖字明若,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参议。该书《自序》云:“余读《易》龙山之澹窝,偶翻《圆觉经》,闻所谓因指见月也者,乃洒然而起曰:‘圣人精

  • 何氏公羊解诂三十论

    三卷。清廖平(详见《四益易说》)撰。他在写了《穀梁春秋经传古义疏》后,想改注《春秋公羊传》。他认为,清代学者刘逢禄《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所言多为小节,而且间或引据其他二传以乱何休之义。因此他综括何休《

  • 许鲁斋考岁略

    一卷。元耶律有尚撰。耶律有尚字伯强,号迂斋,东平(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官至昭文馆大学士,卒年86,谥文下。好程朱理学,受业于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门下。许衡字仲平,学者称为鲁斋先生。本书即记述其事迹

  • 九容广注

    二卷。清汪志伊(生卒年不详)撰。汪志伊,字稼门,桐城(今安徽桐城)人,乾隆时举人,以知县累官两湖总督,有《近腐斋集》。是书有嘉定钱大昕序,略言:“礼主于敬而敬之,现于外者则为容,曾子言所贵乎道者三,而

  • 满汉字盛京等处标注战迹舆图

    二十五幅,上谕诗序一幅。清舒赫德等撰。舒赫德(1710-1777),清满洲正白旗人,舒穆鲁氏,字伯容,别字明亭。清雍正时由笔帖式授内阁中书,乾隆间历任御史、尚书等职,三十八年(1773)晋升武英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