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礼日知

读礼日知

二卷。金淛(生卒不详)撰。淛东阳(今浙江金华)人,万历初,官广东右参政,著《读礼日知》。此书,《明史·艺文志》未著录。朱彝尊《经义考》,搜采赅博,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于明人著述,网罗靡遗,均未涉及。此本为璜川吴氏旧藏,有璜川吴氏收藏图书印记。据首万历元年《自序》谓“隆庆庚午冬,罹母之丧,反(“返)哭居庐,取《礼记》读之,日有所知,则札记之。比禫而除服,以示群弟子,而名之曰《读礼日知》”。二年,海阳刘子兴《序》谓“公命海阳尹冯君,寿(“筹)诸梓,盖元年成书,次年起官粤东,刊板于潮州也”。淛以为《礼》经焚于秦火,作《礼记》者,并非皆为孔子之徒,言或有失真者。又指摘陈澔《集说》“掩陋”,“不能尽窥圣人制《礼》之意。故每篇条举经文,而为之说,尤详于《丧礼》,大抵平实近情,善会经旨,疑所得当。如《读檀弓》谓“‘孔子既祥,而五日弹琴,十日笙歌。有子既祥,而丝履组缨,曾点倚门而歌’。为近诬。知悼子之丧,平公饮酒乐,杜箦酌饮以讽之。‘君前不当称臣谥,未葬亦不当有谥’,为《记》者之失”。《读曾子问》谓“‘女未庙见而死,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婿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母氏之党,示未成妇’。女子以嫁为归,既已成昏(“婚”),见舅姑,固已妇之矣。且嫁女在途,闻父母之丧,已降服期,明既为人妇,则既昏而不祔归葬,于理未安”。《读礼运》谓“大同小康之说,为老庄之见”。《读明堂位》谓“成王幼冲阼而治,乃摄政非摄位”。《读杂记》谓“子为大夫,则父母不能主,是舜可得而臣父。公七踊,大夫五踊,士三踊,乃朝夕奠哭之节,非死至至大殓哭踊之数”。《读祭义》谓“‘孝弟(“悌”)一也,至孝近于王,至弟近于霸’。非圣人之言”。《读表记》谓“‘以怨报怨,以德报德’之说,与《论语》异,不可为训”。则皆明了精确,深中肯綮。在明人经说,堪为上乘;数百年来罕见流传,湮晦不彰,故特著录。此书有上虞罗氏藏明刻本。

猜你喜欢

  • 槐庐诗学

    不分卷。清龙继栋(1845-1900)撰。龙继栋,字松岑,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官至户部候补主事。《槐庐诗学》。收其诗文数百篇。诗以时为序。无非咏物、抒情、纪游之属,但均洒洒脱脱,有清丽之风。有光绪四年(

  • 榕村语录

    三十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通论》)撰。是书为李之门人徐用锡及其孙清植所辑,为光地学术言论汇编。其中有光地所自记者,有子弟门人所记者,而以光地自记及清植记者为多,各注于诸条之后。书中经书总论与论《四书

  • 赏雪堂真迹

    四卷。未著刻者姓名。该帖皆为苏东坡书迹。其中第一卷收《秋柳吟》;第二卷收《天际乌云帖》、《次韵王晋卿送梅花诗》、《屏事斋居简》、《渔父破子》;第三卷收《武昌西山赠邓圣求诗》;第四卷收《祭黄几道文》、《

  • 别本考古图

    十卷。宋吕大临(详见《考古图》)撰。《别本考古图》的主要内容,是在《考古图》的基础上,附以诸家对其书内容的考证。元代大德三年(1290)由茶陵(今湖南茶陵)陈翼子重刊。书中无续图,无释文,已不是吕氏原

  • 宝山县续志

    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张允高修,钱淦、袁希涛纂。张允高,字藻翔,直隶丰润人,附生,清宣统四年(1812)知宝山县事。钱淦,字印藉,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三十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 沧溟集

    三十卷。《附录》一卷。明李攀龙(1514-1570)撰。李攀龙,字于鳞(一作子鳞),号沧溟,历城(今属山东省济南市)人。攀龙少孤家贫。稍长嗜诗歌,日读古书,里人共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

  • 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

    见《武王伐纣平话》。

  • 宋史全文

    三十六卷,元佚名撰。该书记载北宋、南宋朝史事,起自建隆,终于咸淳(1265-1274)。用编年文体,以次排纂。每卷标题皆有“宋史全文”四字。其靖康以前内容,本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而颇加删节。高、

  • 养志书屋诗存

    一卷。清崇祐(?-1870)撰。崇祐字辅心,本姓蒋,名崇祐。沈阳人。官至江右袁州司马。其人尚气节,重然诺,慷慨好施。尤耽吟咏,工绘画。其时每出一纸,时人学宝之。其著作甚富,但兵乱中失亡过半。今存者只此

  • 书经绎

    二卷。明邓元锡撰。邓元锡字汝极,号潜谷,南城(今属江西省)人。邓氏居家著述三十多年,有著作多种。《书经绎》二卷,不录经文,只依照各篇演绎大义,总的来说本书比较肤浅。不过其中也稍有可取者,如在解说“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