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四书丛说

读四书丛说

① 四卷。元许谦(1269-1337)撰。许谦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人称白云先生,元代理学家,浙江金华人。受业于金履祥之门,尽得其学精华,曾讲学于东阳(今属浙江),从者千余人。《提要》著录该书计《大学》一卷、《中庸》一卷、《孟子》二卷,《中庸》缺其半,《论语》全缺,乃残本。另有足本八卷传世。许谦以为学以圣人为准,圣人之学备于四书,四书之学备于朱子,以是著书补《四书章句集注》所未备,考证名物,阐发义理,立论平实。该书传本较多,足本有:影抄元刻本(北图),元至正七年(1347)刻本(北京馆、上海馆),明弘治十二年(1499)刻本(上海馆),明抄本(浙江馆),皆为八卷本,计《大学》一卷、《中庸》二卷、《论语》三卷、《孟子》二卷。清胡凤丹《金华丛书》本、民国间《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本也是八卷。残本有元刻本五卷,计《大学》一卷、《中庸》二卷、《孟子》二卷,存于北图。② 八卷。元许衡(1209-1281)撰。许衡字仲平,号鲁斋,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元教育家、理学家,著有《大学直解》、《中庸直解》等。此书已收入《四库》。据提要只有许谦《读四书丛说》四卷,其中《大学》一卷,《中庸》一卷,《孟子》二卷,《中庸》缺半,《论语》全缺。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有《论语丛说》三卷,又能《读中庸丛说》二卷,则从吴中藏书家得见元板《中庸丛说足本》二卷。合之遂成完璧。此本为嘉庆间何元锡所刊。元锡字梦华,浙江钱塘人,家多藏书,精鉴别。是本前有阮元作《何氏丛书序》。又有阮元作《何氏访书图题辞》,卷首有吴师道原序,首称谦师从金仁山,仁山师从王鲁齐,从登何北山之门,北山学于黄勉齐,而得朱子之传。称《丛说》对《章句集注》,化深奥为浅白,化简约为明畅,提要通异,划图以形其妙,析段以显其义。训诂名物之缺考证补而未备的,兼详著述。又称许谦未殁时,西州人有得其书而欲刊之,其闻便使人止之,且恐记录有差,自取以视,因得遂为善本。该书有嘉庆间何元锡刊本。

猜你喜欢

  • 笔梦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记明朝邑绅钱岱之事。岱字汝瞻,后为山左巡方使者,钱牧斋前邑中巨绅。姚星岩写本作《笔梦录》。现有《虞阳说苑甲编》本。

  • 入蜀记

    六卷。宋陆游(1125-1210)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宝谟阁待判。工诗、词、散文,亦长于史学,宋代著名诗人,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平生著述宏富,除本书外

  • 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本义

    《伤寒论本义》二十卷、《金匮要略本义》二十二卷。清魏荔彤(生卒年不详)撰。魏荔彤字念廷,柏乡(今属河北)人。曾任观察使,精通天文、医术等,尤对张仲景之学颇有研究。撰有《内经注》等书。《伤寒论本义》撰于

  • 尚书通考

    ① 十卷。元黄镇成撰。黄镇成字元镇,邵武(今属福建省)人。《四库全书》著录本书时,所录的是采进本,卷首没有雷机的序;卷一“而明白坦”以下,脱去两页。乾隆年间建宁徐氏重刻本书时,在重刻本序中谈到“选拔陈

  • 暑窗臆说

    二卷。清王钺(详见《粤游日记》)撰。本书是王钺阅读明代陶珽《续说郛》的有感笔记,乃《世德堂遗书》第四种。王钺自序称:酷暑三伏,挥汗如雨,取架上明人小说百余种,随读随记而成。《辩莘野纂闻》记刘球事。《剿

  • 元释集

    一卷。明释克新撰。克新,俗姓余,字仲铭,自号江左外史,又称雪庐和尚,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末在嘉兴水西寺出家为僧。明洪武初年奉诏到南京,派往西域招谕土蕃,其他生平事迹不详。著述除《元释

  • 区田编

    一卷。清帅念祖(生卒年不详)撰。帅念祖,字宗德,号兰皋,奉新(今江西奉新县)人。雍正年间,中进士。《区田编》是帅念祖推广区田法而著的普及性读物。全书首先为区田图,接着讲种植、用粪、浇灌、积水的方法。并

  •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读晏子春秋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撰。陶氏此书是他读诸子札记的第七种,其中颇有可供参证的地方。如《晏子春秋》原文中“请使之示乎”句,“乎”当为“子”之误;“寡人一乐之”句,“一”当为“美”之误;“其不为穴者”句,“穴”之

  • 十三经札记

    二十二卷。清朱亦栋撰。亦栋原名芹,字碧山,浙江上虞人。此书虽然也依循考据家的途轨,但深信东晋古文尚书。对于《胤征》、《伊训》、《说命》等俱列于篇,且谓武成本无错简,孔氏《书传》由来已久。例如,《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