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书一得

读书一得

四卷。明黄训(详见《名臣经济录》条)撰。黄训喜读书,每读一书,即从中摘取一两件事,论证其是非,积久而成一帙,共四卷,一百九十三条,也有一书中摘取数条的。虽于每条之首各题为“读某书”,但绝非序录、题跋之类书。此书议论多而考证少,类似王世贞的《读书后》,而又稍逊不及之。三卷之末,附载嘉靖三年(1524)大同兵变一事,虽与全书体例略显不和,但却对了解这一兵变的始末原尾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明嘉靖间由黄训之弟黄子学校订刻印,计四册,现存于北京图书馆。书首有嘉靖四十一年(1562)汪尚宁为之作的序。此书亦收入《黄潭文集》中。

猜你喜欢

  • 丘陵学山

    无卷数。明王文禄(生卒年不详)撰。王文禄,字世廉,海盐(今属浙江)人。嘉靖十年(1531)举人。王文禄性嗜书,闻人有异书者,辄倾囊购之,得必手校。缥缃万轴,置之一楼。年八十余,犹计偕北上,不屑就乙科秩

  • 古今姓氏书辨证

    四十卷。宋邓名世(生卒年不详)撰。邓名世字元亚,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其祖为孝甫,《宋史·隐逸传》原序中称为文昌先生。李心传《系年要录》载:绍兴三年十月,诏抚州进士邓名世赴行在,以御史刘大中荐也。四

  • 真草干字文帖

    一卷。隋僧智永书,宋薛嗣昌刻。薛嗣昌,生平里贯不详。隋僧智永为王羲之七代孙,家传书学,精于书艺,相传曾手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据薛氏之题跋,该帖便是据其中之一传本——“长安崔氏藏本”

  • 清代进书表录存目

    一卷。清钱恂撰。钱恂(约1853-1923年),生平不详。曾编《天一阁书目》若干卷、《壬子文渊阁所存书目》五卷补目一卷等。该目集有清一代各类进书表一百余篇,按进书年序编排为目,颇有考证史事价值。如《进

  • 钝斋文钞

    七卷。清杨兆蟾(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杨兆瞻字又平。江西瑞金人,生卒年均不详。本集前有杨兆蟾自序。《自序》说,其著文三百余首,淘汰其三分之二交付刊印。此抄文均为杨兆蟾自定。张尚瑗《序》称,“其文似

  • 曾文正公帖

    一卷。清许振讳刻曾国藩之书。许振祎字仙屏,为曾国藩之门人,在曾幕府中四年。咸丰九年(1859)驻军抚州,许振祎求曾国藩书此册。内容有杜甫、苏轼、陆游七绝各一首。自为评跋。苏轼五言古诗二首,黄庭坚七言古

  • 补纂仁寿县原志

    六卷末一卷,清翁植、杨作霖修,陈韶湘纂。杨作霖,遵义人,曾任仁寿县知县。陈韶湘,邑人,举人。仁寿县志,自道光县令马百龄重修后,同治县孝廉马伯枚复别新旧志。兹篇则为光绪县令翁植嘱陈韶湘所纂,然事未竟而翁

  • 龙图公案

    十卷。不题撰人,成书于明代。公案小说,讲述北宋清官包拯的断案故事。包拯曾任龙图阁直学士,人称包龙图,故此书题《龙图公案》,又俗称《包公案》。考书中故事,除卷五《割牛舌》一则见于《宋史》、可证为包拯断案

  • 蒯子

    一卷。汉蒯通(生卒年不详)撰。蒯通,范阳(今河南定兴县)人。本名彻,因与汉武帝同名,故史家追书为通。高祖称其为齐辩士,颜师古谓通本燕人,后游于齐,故云“齐辩士”。司马迁《史记·田儋传》赞曰:蒯通者,善

  • 律吕分解律吕发明

    共四卷,各二卷。明孙应鳌(见《淮海易谈》)撰。是书考辨律吕,多数是主观臆断,穿凿附会之处很多。他算汉斛铭文之径,尤为错误,抵牾之处非常多。是书于《四库全书》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