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逸字辨证
二卷。清李桢(生卒年不详)撰。李桢字佐周,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是书以为郑珍《说文逸字》多违许旨,未深究许君所以弃取之意,则为之辨说,益以左证。其体例是录郑书于前,自为辨证于后。李氏云:“《逸字》所采,视“新附”虽未及半,要其踵袭讹谬,类推臆度,非夫以约失之者所可同日而语。”是书有光绪十一年(1885)畹兰室刊本。
二卷。清李桢(生卒年不详)撰。李桢字佐周,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是书以为郑珍《说文逸字》多违许旨,未深究许君所以弃取之意,则为之辨说,益以左证。其体例是录郑书于前,自为辨证于后。李氏云:“《逸字》所采,视“新附”虽未及半,要其踵袭讹谬,类推臆度,非夫以约失之者所可同日而语。”是书有光绪十一年(1885)畹兰室刊本。
一卷。清江永撰。此书作于康熙年间,《四库全书》收入“小学类存目”。是一部从古音研究角度分析和表现《广韵》音系的韵图。江氏对明清时代表现“时音”的韵图不满,认为应遵照中古韵书、韵图体制制作韵图。他说自己
二十卷。元刘敏中(1243-1318)撰。敏中字端甫。谥文简。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历官监察御史、国子司业、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集贤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等。曾上疏陈十事,被采纳。此集卷一至十六文,卷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关中创立戒坛图经》一书,道宣作于乾封二年(667)。这一年二月八日在长安南郊净业寺创筑戒坛,道宣特别重视这件事,便撰写此书以示纪念。此书共
一卷。清章学诚撰。此书是章氏的札记之一,内容涉及文史等诸多方面的评论计四十三条,后经人校刊删去书中所载的“周官媒氏及柏舟之诗”六条,变为三十七条,书成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此书观点与《文史通义
见《绛雪园古方选注附得宜本草》。
一卷。附李篁仙《离骚音韵》。清毕大琛(生卒年不详)撰。毕大琛,善化(今湖南长沙市辖)人。此书只注释屈原《离骚》与《九歌》,无目录,先注《离骚》,再注《九歌》。正文疏解后有十则关于《离骚》、《九歌》的论
六册。赵僎(生平不详)撰。僎明代南直海(今江苏东海)人。赵《自序》云:“言《礼记》之作,本于人心之思。《曲礼》曰:‘毋不敬’,即缀之曰‘俨若思’,思其敬之象;而《礼》之精乎三千三百,一敬也,一思也。不
六卷。汉扬雄(前53-18)撰。扬雄,字子云,名扬雄或作扬雄。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其生平详见《方言》条。著有《琴清英》、《训纂篇》、《方言佚文》、《扬子法言》等。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藉志
一卷。清张榕端撰。张榕端,字朴园,磁州(今河北磁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康熙三十五(1696)年,张榕端奉敕东祭,正月离京,登泰山,历沂山、东海,往返四
二十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中观论疏》是注解《中观论》的经注书。续藏经本作二十卷,金陵刻经处刻本汇入论文,作二十六卷。《中观论》亦称《中论》,是印度僧人龙树所著,为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