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说

说文说

一卷。清孙经世(1783-1832)撰。经世字济侯,号惕斋,惠安(今属福建)人。深研经义,精通小学,著作尚有《尔雅音疏》、《经典释文辨证》、《韵学溯源》、《诗韵订》、《说文会通》、《经传释词续编》等。此书凡六篇:一、《易释文引〈说文〉五十余条》,二、《说文解字假借考》,三、《巳已本同字同音说》,四、《上巳为十二支巳之说》,五、《辨颜氏虑羲虙子贱俗说为宓之说》,六、《诸经裒字说》。其中不乏创获,尤以《说文解字假借考》为最,为王筠录于《说文释例》中,称“其文至辨晰”。孙氏谓《说文解字》假借之例云:“今考诸部解语,有言‘故以为’、‘或以为’者,凡以明夫此之可借为彼也。(例)有言‘书以为’、‘古文以为’、‘籀文以为’者,凡以明夫借此为彼之渊源自古也。(例)有言‘史篇以为’、‘杜林以为’、‘扬雄以为’、‘贾诗中以为’者,凡以明夫借此为彼之传授有人也。(例)有言‘亦如是’、‘亦如此’者,凡以明夫彼之义不同此而亦借此以为之也。(例)有言‘或’、‘一说’、‘或曰’、‘一曰”者,凡以明夫借此为彼之自成一义也。(例)有言‘一曰’而后引经以实之者,凡以明夫某之借义当属之某,而非可概为施也。(例)有别引经传而特申其说为某者,凡以明夫某之见某,乃其借义而无容与本义混也。(例)凡此皆明言假借是也。抑有不明言假借而彼此参互得之者,(例)是则以上下文互推焉而可得者也。(例)是则以前后文互勘焉而可得者也。(例)是则以本文与旁见之文互证焉而可得者也。凡此皆得之所引经传也。引经传而外,其借义多附他字训释中。(例)凡若此类亦皆以本文与旁见之文互证焉而可得者也,是又得之经传外也。要而论之,假借则一,而假有正有变:无其字而借,而所借皆同声之字,是则为正;有其字而借,及所借非同声之字,是则为变。”所举之例极多,几将《说文》穷尽,极有参考价值。此书有《许学丛刻》本。

猜你喜欢

  • 中原音韵

    二卷。元周德清撰。周德清字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本书成于泰定元年(1324),原本不分卷帙;所说二卷,是清乾隆间编定《四库全书》时,按书中中原音韵起例以下列诸部字数、正语作词起例下列

  • 西京杂记

    六卷。旧题晋葛洪(见《肘后备急方》)撰。原书二卷,后分为六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卷,不题撰人。《旧唐志》作一卷,《新唐志》作二卷,《宋志》作六卷,均题晋葛洪撰。该书末有葛洪跋云:刘歆著有《汉书》一

  • 天一阁见存书目

    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薛福成编。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目录学家。同治四年(1865)副贡生,官右副都御史。天一阁在晚清之际焚于战火,藏书大部分被烧或遗失,薛氏根据

  • 罗马志略

    十三卷。无撰者人名。英国人艾约瑟(Joseph,Edkins)译。艾约瑟,英国教士、汉学家。所译西方史书,在当时中国社会有一定影响。书十三卷,卷首为小引。分三节,一、读罗马史便悉欧洲近事。二、罗马史载

  • 九经辨字渎蒙

    十二卷。清沈炳震(生卒年月不详)撰。炳震字寅驭,号东甫,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岁贡生,乾隆初,举博学鸿词科不遇。专攻古学,考订博辨,一生著述颇丰,除此书外,尚有《新旧唐书合抄》、《廿一史四谱》、《唐诗

  • 周易消息

    十四卷。清纪磊撰。纪磊字位三,号三斋。乌程人。作者研究三十年,此书是其代表之作。卷首为凡例及卦图,卷二至十四则依经传次序作注。大体用王弼本。又参用郑玄本,把文言放在系辞后说卦前。作者认为,杂卦为文王所

  • 犍为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吕朝恩、王梦庚纂修。吕朝恩,顺天宛平县(今北京市丰台区)人,历官犍为县知县、酉阳直隶州知州。王梦庚,浙江金华人,拔贡,曾为犍为县知县。嘉庆十六年(1811),大府奏修通志,檄调各州县志,

  • 拙斋文集

    二十卷。宋林之奇(1112-1176)撰。林之奇字少颖,号拙斋,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及第,改长汀尉,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易说,之奇认为是邪说

  • 陆氏春秋公羊传异文辑

    不分卷。清沈淑(详见《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撰。该书是他所撰《陆氏(德明)经典异文辑》中的一种,与《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等书一起合刻于《经玩》中。该书不分卷,也不载经传全文,只掇拾陆德明《经典释文》音

  • 观堂丙辰以后诗

    一卷。王国维(1877-1927)撰。丙辰为民国五年(1926)。此诗集为王国维自日本归国以后所作,收诗四十七首,大多应酬之作。如《题赵千里雪麓早行图》有句“一种高华严冷意,百年嫡嗣在吴兴。”又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