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解字系传

说文解字系传

四十卷。南唐徐锴(920-974)撰。徐锴字楚金,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徐铉弟,世称小徐。生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仕于南唐,官至内史舍人。宋兵下江南,卒于围城中,是年为宋太祖开宝七年。精通文字训诂之学,著有《说文解字系传》和《说文解字篆韵谱》等。是书又名《说文通释》,因尊崇许慎,以其书为经,而自谦所作训解为传。这是最早的一部详密注释、系统研究许书的著作。其四十卷包括八部分:(1)《通释》三十卷,顺随许书原文加以训解;(2)《部叙》二卷,推导许书五百四十部排列次序的意义;(3)《通论》三卷,阐发文字结构的意义;(4)《祛妄》一卷,驳斥李阳冰的臆说;(5)《类聚》一卷,取同类名物的字说明其取象;(6)《错综》一卷,从人事推阐古人造字的意旨;(7)《疑义》一卷,指出许书所缺的字和跟小篆不合的字体;(8)《系述》一卷,说明各篇著述的旨趣。《通释》部分是全书的主体,基本上保存了许书的原貌,其中每当发表个人的见解时,总要前加“臣锴曰”、“臣锴按”以别之,不像徐铉那样往往私自改易。在此徐锴除引据前代古书以证明许慎训解外,还指出其他引申的意义,并从谐声字的声旁说明声旁与字义的关系,对后代训诂学家有很大影响。在《通释》中也往往说明古书的假借和古今用字的不同,有时还用今语解释古语,内容极为丰富,足见徐锴对于文字学和训诂学研究之深。《说文》唐本旧有反切,系传改由朱翱另加反切。朱翱与徐锴同时,王力曾撰《朱翱反切考》,认为是根据当时语音而作的反切。后十卷也多所发明,全书有述有作,与大徐述而不作不同。清陈銮《说文解字系传叙》云:“铉书后成,其训解多从锴说。而锴自引经,铉或误为许注。”《说文系传》的缺点是,往往误释形声字为会意字,有些征引很牵强,甚至窜改经典原文。其中必有因辗转传抄致误之处,大抵不该完全归咎徐锴。此书自上秘阁以后,传本极少。今本出自宋苏颂所传,缺卷二十五,后人用大徐本补足,已非完书。现在流传的刻本有清乾隆间汪启淑本和马俊良《龙威秘书》本,有道光间祁寯藻本。祁本最善,附有校勘记三卷,收入《小学汇函》、《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中。又《四部丛刊》有影印钱氏述古堂抄本,文字颇有讹误。清代汪宪有《说文系传考异》,王筠有《说文系传校录》,可参阅。

猜你喜欢

  • 赤松游

    清丁耀亢(详见《表忠记》)撰。此剧共四十六出,卷首有丁耀亢作《赤松游始末》一文,详细纪叙其事件始末。写王子房负大志,慕张良之为人,死于流寇之难。是为纪念其友王子房而作。有清顺治间刊本。

  • 龙川略志

    十卷。别志,八卷。宋苏辙(详见《诗集传》)撰。此书为苏辙追忆往昔之著述。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辙元符二年夏居循门,杜门闭目,追忆平昔,使其子远书之于纸,凡四十事,其秋复记四十七事。龙川,循州地名。

  • 读易丛记

    二卷。清叶名沣著。叶名沣字翰源,又字润臣。汉阳人。道光举人。官至内阁侍读。叶氏此书对周易不作逐章逐句的解释,也不申明易理,只是对周易中文字不同及字义不明者,加以训诂,由于作者精于考据,因此书中多考订详

  • 柏枧山房集

    三十一卷。清梅曾亮(1786-1856)撰。梅曾亮,字伯言,江苏上元(今江苏江宁)人。桐城派作家。道光进士,官户部郎中。其文尽得姚鼐“义法”,诗天机清妙,颇受当世推服。辞官后,主讲杨州书院。“柏枧”乃

  • 备急千金要方

    九十三卷。唐孙思邈(581-682)撰。孙思邈,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苦读,博览群书,通经史百家之说,尤精医药之学。孙思邈因病成医,寿逾百岁,有八十余年临床经验,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

  • 满汉类书

    三十二卷。清桑额(生卒年不详)撰。桑额字省斋。由起居注收掌官,改授山西内院七品笔帖式。专司抚署公牍,翻译清汉事务。此书为桑额历经二十余年,为官公务之余,利用闲暇时间编辑而成。成书于康熙三十九年冬月,在

  • 峄县志

    ①五卷。清田显吉修,褚光镆纂。田显吉,江南泰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初年任峄县知县。褚光镆,邑人。康熙十二年,清朝廷下令全国各省,通修郡邑志乘,以备采择。峄县旧无志乘,田显吉于邑中诸生杨三凤家求得一部,为

  • 宪台通纪

    二十四卷。元代政书。元赵承禧编撰。承禧字宗吉,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历官监察御史。书成于顺帝至元二年(1336),记载世祖至元五年(1268)至顺帝至元二年御史台建官定制、司属沿革、吏负损益及有关诏敕

  • 定变录

    六卷。明许徽编。许徽,浙江人。生卒及仕履均不详。该书是由多部书汇编而成的,主要记载副都御史张佳允事迹。其六部书是:《滑县擒盗记》一卷,黎阳人卢楠撰。《靖皖纪事》一卷,云间人莫如忠撰。《宜抚降罚记》一卷

  • 仪礼古今考

    二卷。清李调元(1734-1802)撰。调元字羹堂,号雨村,又号赞庵。绵州(今四川省北部)人。乾隆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期满后被任命为吏部主事。乾降三十九年(1774)充任广东乡试副考官,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