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拈字
七卷,《补遗》一卷。清王玉树(1764-1843)撰。玉树字松亭,安康(今属陕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尝权惠州府通判。此书为考订《说文解字》之作,分为《考经》、《辨体》、《审音》、《订误》、《较附》、《正讹》、《序志》七篇,其考据多所取资,条分缕析,颇可一观。是书嘉庆六年(1781)始刊,嘉庆八年(1783)有芳梫堂刻本。
七卷,《补遗》一卷。清王玉树(1764-1843)撰。玉树字松亭,安康(今属陕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尝权惠州府通判。此书为考订《说文解字》之作,分为《考经》、《辨体》、《审音》、《订误》、《较附》、《正讹》、《序志》七篇,其考据多所取资,条分缕析,颇可一观。是书嘉庆六年(1781)始刊,嘉庆八年(1783)有芳梫堂刻本。
清陆次云(约1662年前后在世)撰。陆次云,字云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不遇。后任河南郏县知县、江苏江阴知县,颇有政声。著有《八绂绎史》、《八纮荒
一卷。清陶鸿庆撰。是书为读诸子札记之第十四种,此书以史汉补校的。《审微》篇“夫事有逐奸,势有召祸”,鸿厌谓“逐”为“起”字之误。《容经篇》,“在小不实,在大不窕,”庆谓“实”为“塞”字之误。其说甚精。
一卷。汉董仲舒(前179-前104)撰。(董仲舒生平详见《春秋繁露》辞目)。据《隋书·经籍志》载董仲舒集一卷,又注曰梁二卷。《旧唐书·经籍者》、《新唐书·艺文志》俱仍载二卷。《宋史·艺文志》又作一卷。
十九卷。清张宗泰(约1850前后在世)撰。张宗泰,河南鲁山(今平顶山)人。其先偃师(今洛阳)人,后徙居鲁山,因自号鲁岩。生卒年不详。道光二年(1822)春选授修武县儒学教谕官。二十三年(1843)推升
八卷。集唐诗三卷。清陆耀遹(1771-1836)撰。陆耀遹字绍闻,号劭文,江苏武进人。道光元年(1821)举孝廉方正,试二等。选授阜宁县教谕,至任百日卒。陆耀遹早年久困科场,仕途坎坷,既不能措天下于茵
不分卷。清王锬撰。锬字一雪,河南柘城(今河南柘城)人。是编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均分章而不分卷。自序云:“孔子之道在四书,朱子注之,而孔子之道明,是孔子之道在朱子矣。”王锬的绎注,虽
十五卷首一卷。清郑玫纂修。郑玫字文玉,号虚舟,福建龙岩人,举人,康熙间任三水知县。为官善政,初上任时,三水因地势低水患最甚,其单骑四出,巡视基围,设法堤防,督劝修筑,自此基围高筑,田舍无恙,士民德之,
四十卷。宋邹浩(1060-1111)撰。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为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时,为右正言,累上疏数章惇之不忠,于是
一卷,续集一卷。缕馨仙史(即蔡尔康)撰。又题作“尊闻阁主人(即《申报》创办人,英人安纳斯脱美查)”撰。历时六载,日搜月辑,计成五十余种,续集六十余种,各分类编定。有清光绪三年(1877)、五年(187
一卷。元陈绎曾撰。陈绎曾,字伯敷,处州(今属浙江)人,后徙吴兴,生卒年均不详。举进士,口吃而精敏异常,官至国子学助教。诸经注疏与陈旅齐名。善真草篆书。著有《文筌》、《行文小谱》等。是书为有关文章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