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诚斋易传

诚斋易传

二十卷。杨万里(1127——1216)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历永州零陵丞、太常博士、太子侍读、左司郎中、秘书少监、宝谟阁学士等职。文章行谊,冠绝当世。亦善长作诗,构思新颖精巧,世人称为“杨诚斋体”。与尤袤、陆游、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家”。终身师事紫岩先生张浚,颇得其学精髓,学者称诚斋先生。著有《诚斋易传》、《庸言》、《诚斋挥尘录》、《四六膏馥》、《天问天对解》、《诚斋集》、《千虑策》、《锦绣论》、《分类诚斋文脍后集》、《诚斋诗话》等。其《易》学属于义理派。发挥程颐《伊川易传》的思想,反对象数派、图书派《易》学,在宋代和后世有重要影响。在解释《周易》经文时,十分重视引用史事阐发经文含义,注意义理讲解的连贯性,不拘泥于文字训诂和注疏,不割裂义理。认为《易》是圣人通变之书,依据过去的事情,推测、预知事情在未来的发展变化,指出易之道也就是天理。其《易》学轻言理、数,重点在于讲人事。《诚斋易传》二十卷,前十六卷解上下经,卷十七、十八解《系辞》,卷十九解《说卦》,卷二十解《序卦》、《杂卦》。每于《易》辞之下,博引三代至唐之史传为正,间有个人意见穿插其中。提出只有中,才能中天下之不中;只有正,才能正天下之不正。中正立,则万变通。还指出《易》古无文字,八卦的卦画就是文字。该书可称为义理派《易》学的名著。宋时曾与《伊川易传》并刻刊行,名为《程杨易传》。后人评价不一,多有贬抵者。但由于该书固有的价值,使“其书究不可磨灭,至今犹在人间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三《经部·易类三》)。有《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闽覆本,道光三十年(1850年)刊《经苑》本。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易学丛刊》收入。

猜你喜欢

  • 存素堂文集

    四卷。《续集》二卷。清法式善(1752-1813)撰。法式善姓乌尔济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又号梧门。蒙古正黄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嘉庆中官至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著有《存素堂诗集

  • 太平总类

    见《太平御览》。

  • 诗经集解辨正

    不分卷。清徐天璋撰。徐天璋字睿川,江苏泰州人。《诗经集解辨正》大致依据《左传》和《史记》等书,驳正毛朱两人对《诗经》的训释,几乎完全推翻了旧案。甚至说诗经三百篇不仅没有淫风,而且也没有民风。是书先列《

  • 直道编

    八卷。明陈怡编。陈怡,吴县(今属江苏)人,生平仕履不详。其祖父陈祚,字永锡,永乐进士,授河南布政司参议,因事落职。洪熙初年,起为监察御史,终于福建按察司佥事。陈祚在诸官任内,很有清直之声。为旌扬其祖的

  • 尚书古义

    三卷。清胡兆鸾撰。胡兆鸾字律孙,湖南长沙人,生卒年不详。胡兆鸾认为,欲识孔传本《尚书》之伪,就应当知道古谊之可贵;欲知古谊之可贵,则当求是古书,以相证明。墨子生于孔子之后,孟子之前,当时的《尚书》真本

  • 元相臣传

    十二卷。明魏显国撰。显国情况见《历代相臣传》条。该书主要记元一代宰相之事迹,自耶律楚材至布延巴哈,共26人,各自为传,全抄《元史》原文,且前后凌乱倒置、脱误者甚多,故该书价值不大。

  • 古音略例

    一卷。明杨慎撰。是书取《易》、《诗》、《礼记》、《楚辞》、《老子》、《庄子》、《荀子》、《管子》等书有韵之字,标为略例,如《易》例:“日昃之离”,“离”音“罗”,与“歌”、“嗟”为韵;“并受其福”,“

  • 姚东泉文集

    八卷。明姚镆(1465-1538)撰。姚镆,字英之(一作字东泉),号东泉,慈溪(今浙江慈溪县)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累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嘉靖中进左都御史,起为兵部尚书,总制三边。著有《

  • 屈贾文合编

    五种,二十四卷半。清夏献云编。夏献云字芝苓,江西新建人。生卒年不详。夏献云在湖南为官时,曾兴修贾谊祠,并搜集贾谊著作刊刻以备流传,后又把屈原、贾谊二人著作及其他有关文献编为《屈贾文合编》,共五种:宋朱

  • 阜宁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沈国翰、阮本焱修,陈肇、殷自芳、江启珍纂。沈国翰,字筠生,安徽泗州(今泗县)人。监生,同治八年七月(1869)知事阜宁县,十二年复任。阮本焱,字晋朋,浙江余姚县人。光绪十年(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