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集传名物钞

诗集传名物钞

八卷。元许谦撰。许谦(1270-1337)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金华(今浙江金华县)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延竑中居东阳八华山讲讲学,从者甚众。师王鲁斋,为朱熹四传弟子。卒谥文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谦虽受学于王柏,而醇正则远过其师,研究诸经亦多明古义,故是书所考名物音训颇有根据,足以补《集传》之阙遗。”许氏以朱子《诗集传》犹有未备者,因旁搜博采,以成是书。中多引鲁斋及金仁山之说,附以己见,颇有精义微旨。有《金华丛书》本、《通志堂经解》本,均内附诗谱

八卷。元许谦(生卒年不详)撰。许谦字益之,号白云先生,金华(今属浙江)人。幼孤力学,受业于元代名儒金履祥,为宋王柏再传弟子。终身不仕,晚年至诚讲学,从游者达千人之多。著述除《诗集传名物钞》外,还有《读书丛书》、《白云集》等。许氏鉴于朱熹《诗集传》重视文意的阐释而疏略于名物典故,于是写下《诗集传名物钞》一书。其体例一诗一释,先列诗名,下注诗旨,若不同于《诗序》,以“异”标出。阐释分“经”“传”两层,“经”阐释诗旨与义理;“传”阐释名物、典故、地理、音韵等。该书成就有三:一,对《诗经》中众多的名物,在总结前人注疏的基础上,以丰富的知识进行考订,训释。阐述其命名、变迁以及在诗中的作用,许多名物的训释可构成一段小史。对进一步理解《诗经》,对历史学、博物学都有重要的价值。二,该书虽以“名物钞”命名,但也重视诗旨与艺术的训释,有许多可取之处,如《秦风·无衣》旧说为讽刺诗,许氏则认为“秦人乐攻战”,该说更为合理。三,在研究方法上既承受师法又不拘守师法。许氏是王柏的再传弟子,书中承袭着王柏的许多成果,但对王柏删掉国风三十二篇的作法并不遵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之:“盖渊源接受,各尊所闻。然书中实多采陆德明《释文》及孔颖达《正义》,亦未尝株守一家,名之曰钞,盖以此云。”不足之处是道学气太浓,甚至用“三纲五常”去阐释周代的人伦关系。对“二南”篇目的更动,卷末所附的《诗谱》,对诗篇年代的考订,均缺乏充分根据,表现研究中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版本有《通志堂经解》本(康熙本、同治本),《金华丛书》本(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容斋四六丛谈

    一卷。宋洪迈(1123-1202)撰。洪迈生平详见《史记法语》条。此集为洪迈从《容斋五笔》中掇其论四六之言别为一卷。疑与《容斋诗话》为同时所辑。《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所论较王铚《四六话》、谢伋《

  • 皇祐新乐图记

    三卷。宋阮逸、胡瑗奉敕撰。阮逸字天隐,建阳(今福建建阳县)人,生卒年不详。胡瑗字翼之,海陵(今江苏泰州)人。仁宗景祐三年(1036)二月,诏令二人校定钟律,至皇祐五年(1053),乐成奏上,即为此书。

  • 孙氏祠堂书目

    内编四卷。外编三卷。清孙星衍撰。孙星衍(1753-1818),字渊如,号季述,江苏阳湖(今武进)人。藏书家、校雠学家、目录学家。自幼天资聪敏,未弱冠即补诸生。乾隆五十二年(1787)中进士,授编修,充

  • 辽阳乡土记

    二卷。清白永贞编。白永贞详见民国《辽阳县志》。《辽阳乡土记》光绪三十四年(1908)铅印本,全书二卷。其书体例基本仿照《辽阳县志》而作,故驳杂不伦。历代沿革、政绩、兵事等,大抵取材于《盛京通志》,宗教

  • 教习堂条约

    一卷。清代徐乾学撰。徐乾学见《读礼通考》条。此书是作者任学堂教习时所作的“学规”,主要内容是要求封建士子认真研读经史等书,以“明诸心,知所往”,最后“籍身朝庭,为国效命”。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

  • 尊古斋所见吉图初集

    四卷。黄浚辑。黄浚,字百川,北京人。此书收录商周至清古器一百九十器。因我簋器和盖是分列的,故于省吾在序言中说是一百九十一器。其中商周彝器约占百分之六十。所录各器均不记大小尺寸,也无考释。有1936年影

  • 语助

    《助语辞》之别称,详见“助语辞”。

  • 八分书辨

    一卷。清杨锡观撰。参见《六书辨通》。是书系考辨八分书体之作。关于八分,历代众说纷纭,言人人殊。杨氏辨之曰:“八分即汉隶,今楷之别名尔。”“汉之隶皆可谓分,其从篆体者,即八分是篆二分是隶也;其与正楷无异

  • 储氏丛书

    二种,八卷。民国储皖峰编。储皖峰,安徽潜山人。是编收唐代诗集二种:《储光羲诗集》五卷、《储嗣宗诗集》一卷。《储光羲诗集》据《四库全书》本,并以《唐诗纪》、《全唐诗》等校勘。《储嗣宗诗集》据明人胡震亨《

  • 醴陵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徐淦等修,江普光等纂。徐淦,怀宁人,曾任醴陵县知县。江普光,醴陵县人。醴陵自晋起已置县。明景泰年间创修志乘。万历年间知县晏朝寅初次重修。其后崇祯年间曾两次重修。迄于清,纂辑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