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观

诗观

四十卷。清邓汉仪(约1685前后在世)撰。邓汉仪,字孝威,泰州(江苏扬州)人。少颖悟,日读数千言。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儒”科,因年老授内阁中书舍人。试归后,日以吟觞自适、或扁舟至郡,坐卧董子祠中,执经问业者车马塞路。邓汉仪颇工于诗,称骚雅领袖,著述甚富,有《淮阴集》、《官梅集》、《过岭集》、《濠梁集》、《燕台集》、《甬东集》、《被徵集》等。《诗观》即《天下名家诗观》。为清诗总集。所选清初诗歌,包括《初集》十二卷、《二集》十四卷、《三集》十二卷,附录《闺秀别集》二卷,共四十卷。集中对入选诸家作品,间有评语。虽因包容宏富,难免杂芜其内,但对于保存、研究清初诗歌,具有重要意义。有康熙十一年(1672)二十九年(1690)慎墨堂递刊本。此后又有乾隆十五年(1750)至十七年(1752)深柳读书堂重刊本。《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猜你喜欢

  • 黄帝阴符经集解

    见袁淑真《阴符经集解》。

  • 常谈搜

    四卷。清易本烺撰,其子崇垚等校。本烺字眉孙,湖北京山县人。是编卷端有同治癸亥(1863年)本烺弁言,以为天下有常谈语句,操觚家习知之,及叩其出处,则老生宿儒或有不能骤应者,且踵讹袭谬,不知其非。如“会

  • 匪莪堂文集

    五卷。清刘岩(1656-1716)撰。刘岩字大山,本名枝桂,字月丹,号无垢。江苏江浦(今南京)人。刘岩妙于音律,善绘事,尤喜奕,以善奕名里。后发愤读书,入县学,为诸生。康熙棋进士,入翰林。名震京师,文

  • 小桐庐诗草

    十卷。清袁景辂(1724-1767)撰。袁景辂,原名元辂、景曹,字质中,号朴村。江苏震泽(今属吴江)人。清乾隆年间诗人。弱冠补震泽县贡生。自少嗜书如命,喜购典籍,古今兼备。搜访乡里前辈诗人遗稿,编纂成

  • 易汉学考

    二卷。清吴翊寅撰。吴翊寅,阳湖人。生平深于易学。著作除本书外,还有《易彖传大义述》二卷、《易爻例》一卷、《易汉学师承表》一卷。清代惠栋曾撰《易汉学》八卷,考辨孟喜、虞翻、京房、郑玄、荀爽五家易说,为时

  • 浙东纪略

    一卷。明末清初人徐芳烈撰。徐芳烈,字涵之,浙江萧山人,选贡出身,鲁王时曾官中书舍人,生卒年月及事迹未详。《浙东纪略》记乙酉年(1645年)清兵破金陵,弘光出走,浙东抗清一年间情事。是时清尚未能统一江南

  • 词话丛抄十种

    十卷。清王文濡编。编者生卒里贯未详,只知曾旅居上海,寄食书圬,善写文章,有以自见。然于倚声之字,则多疏略。所辑各书,未如近人所编《词话丛编》详尽。但亦时有佳构。文濡认为为词之道,易流于华丽空滑,欲反其

  • 大般涅集经疏

    三十三卷。唐代释灌顶(561-632)撰。灌顶,唐代僧人,天台宗五祖。俗姓吴,字法云。原籍常州兴义(今江苏省宜兴县)人,后迁临海章安(今属浙江省)。有“章安大师”,“章安尊者”之称。(任继愈主编《宗教

  • 闻喜县志补

    四卷。清陈作哲修,杨深秀纂。陈作哲详见光绪《闻喜县志斠》。《闻喜县志补》光绪六年(1880)刻本。全书四卷,分为:卷一补蠲赈;卷二补星度;卷三补金石;卷四补学校。四类中,以金石记述最详且精。陈作哲在金

  • 石屋珙禅师语录

    二卷。元代释清珙(生卒年不详)撰。清珙,字石屋,俗姓温,苏州常熟人。少年出家,依崇福、永惟为业师。二十三岁受具足戒后,外出求师闻道、弘法说经。并将其一生八十一岁,五十四年弘法言行整理成书即《石屋珙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