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本义

诗本义

十六卷。附《郑氏诗谱补亡》一卷。欧阳修(1007-1072)撰。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任滁州太守、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职。因批评朝政、参预革新,屡遭贬谪。晚年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对青苗法表示异议。于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诗、词、赋,文俱佳,而以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文主张明道取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北宋诸大家王安石、曾巩、苏洵父子等均出其门下,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在诗学理论上,他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论点,对当时和后代的诗歌创作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此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建树。他的著作较多,除《诗本义》外,还有《新五代史》、《集古录》等,参加修撰《新唐书》,后人辑有《欧阳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欧阳修认为汉学《诗经》学疏略谬妄,为求《诗经》本旨与义理,写出《诗本义》一书,又称《毛诗本义》,全书共一百十四篇,另有《统解》八篇,《时世》、《本末》二论,《豳》、《鲁》、《序》三问。卷末附有《郑氏诗谱补亡》一卷,《诗图总序》一卷。说诗部分一般一诗一题,性质相近的数诗一题。每题下分《论曰》和《本义》两部分(部分的只有《论曰》)。《论曰》带有杂论性质,主要内容在于驳毛、郑的错误。《本义》主要在于串释篇义,进行通解。《时世论》主要是研究“二南”的时代。《本末论》主要是就诗人作意、太师之职、圣人之志和经师之业等问题论学习《诗经》应得本通末。可以看出,这是一部综合性的《诗经》研究专著。《诗本义》的最大成就在于动摇了统治《诗经》达千年之久的尊序体系。他指出:“《诗序》非子夏所作”,“《序》之所述乃非诗人作诗之本意,是太师编《诗》假设之义也。毛、郑遂执《序》意以解诗,是以太师假设之义解诗人之本义,宜其失之远矣”(《诗本义》卷一)。欧氏是开疑序之风,并影响宋一代学术风气的第一人。以往的经生大多不懂文学,只好采用以史比附的方法,欧阳修开始有意地用文学的眼光来研究,他认为诗是言情的,因此训释诗歌也应“以人情求之”(《诗本义·出车》)。他解释《诗经》不再局限于字句本身,而是联系上下文,甚至联系《诗经》时代进行训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他“其所训释,往往得诗人本志”,是符合实际的。郑玄说诗主毛,兼取“三家”诗说,有它好的一面,然而在资料的运用上确有过滥的地方,迷信谶纬,喜为怪说,欧阳修也是第一个对这种作法进行批评的人。由于受了诗教的影响,使欧阳修在说诗中暴露了许多不足之处,他主观上想摆脱毛、郑的影响,而又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每当他对诗义无法自圆其说时,往往借助于“美刺”说诗,他否认“爱情诗”的存在,并为之曲解,该书附录的《郑氏诗谱补亡》,对已佚的《诗谱》辑佚有一定的功绩,对诗作的年代考证也多主观臆测。现存版本有《四部丛刊》本、《通志堂经解》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娱园丛刻

    十一种,十三卷。清许增(1824-1903)编。许增字益斋,号遇孙,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曾刻有《榆园丛刻》二十八种。《娱园丛刻》所收均为清代书画、碑版、文房用具等有关艺术鉴赏的著作,共十一种:孙承泽

  • 读书记

    一卷。隋王劭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王劭字君懋,太原晋阳人,为齐太子舍人。入隋,官至秘书少监。《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儒家,皆著其《读书记》三十卷。《隋书传》谓,劭撰《隋书》八十卷,

  • 侨吴集

    十二卷。《附录》一卷。元郑元祐(1292-1364)撰。元祐字明德。遂昌(今属浙江)人。曾任浙江儒学提举。卒于官。元祐家本遂昌,而流寓平江四十年。因而其集名称侨吴。(元祐另有《遂昌杂录》,名遂昌,以示

  • 吴三桂纪略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记吴三桂事,自其为明偏裨立功边塞起,至随清军大败李自成起义军止。记述颇详。现有《楚之梼机》本。

  • 西楼易说

    十八卷。清杨家洙撰。家洙字东川,安徽怀宁人,乾隆岁贡生,《安徽省志》、《怀宁县志》均有传。此书意欲补程朱之未备,其以朱子本义为宗,前八卷解经,卷九卷十解上下彖传,卷十一、十二解上下象传,卷十三解文言,

  • 春秋本例

    二十卷。宋崔子方(详见《春秋经解》)撰。崔子方认为:孔子《春秋》一书,编年以为体,举时以为名,著日月以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根本。此书乃以《春秋》日月时之例分隶于例、变例二类之中,共十六门。本来《公羊》

  • 刘太史集

    二卷。清刘可毅(1856-1900)撰。刘可毅原名毓麟,字葆真。江苏武进人。光绪进士。散馆授编修。学识渊博,博考诸史,循流讨源,有始有终。尤其熟悉中兴兵事。被黄体芳称谓刘越石、陈同甫一流人物。此集凡二

  • 两汉诏令

    二十三卷。其中《西汉诏令》十二卷,宋林虑编。《东汉诏令》十一卷,宋楼昉所续编。林虑字德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为开封府掾。楼昉字飏叔,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官至宗正寺主簿。北宋时林虑因西汉文类中记

  • 考定文字议

    一卷。清俞樾撰。俞氏生平著述,见《儿笘录》。卷首有叙言,俞氏引孔子“正名说”论考定文字至关重要,考定文字应专以许氏《说文》为准。是编考定文字大纲有二:一曰正字义,如“逆”为送逆字,而顺逆字必当作“屰”

  • 皇甫少元集

    二十六卷。《外集》十卷。明皇甫涍(1497-1546)撰。皇甫涍,字子安,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好学工诗,负才名,为“皇甫四杰”之一。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历工部主事,官至浙江按察使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