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议古根源

议古根源

宋刘益(生卒年不可考)撰。《续资治通鉴》载:“(天禧)三年……三月……周怀政………俄于终南山修道观与殿直刘益辈造符命,托神言国家休咎或臧否大臣。”知刘益生活在北宋真宗(998-1023)年间,定州(今河北定县)人。刘益《议古根源》已失传,幸得杨辉《田亩比类乘除捷法》卷下引用了《议古根源》中的二十二个问题,成为我们研究刘益的主要依据。杨辉在《田亩比类乘除捷法》(1275)序中称:“中山刘先生作《议古根源》;……引用带从开方正负损益(系数不拘正负)之法,前古之所未闻也”。杨辉在《算法通变本末》上卷说:“刘益以勾股之术治演段锁方,撰议古根源二百问带益隅(首项为负)开方,实冠前古。”可见《议古根源》是在方程论方面作出创见的著作。在刘益之前解方程都有一定限制,首项系数是正的,而且是1。刘益《议古根源》二百问则突破了这一限制,二次项系数可不为1,亦不拘正负,甚至有一题是首项系数为-5的四次方程。关于一般二次方程的解法,刘益采用了“益积术”和“减从木”。益积术是先行估根,将估得结果与原未州数代换得一新方程,而这一新方程的常数项即原常数系之“积”益得的结果,故称益积术。在上述代换中常数移至右端变形,从隅中减去从法,即称减从木。刘益认为:“若不益积,便用减从;或有不可益积者,须用减从开之。”而四次方程式的解法为“增乘开方法”可谓此法在解高次方程的最早例子了。刘益的正负开方术,为杨辉多次引用,对宋元数学有一定的影响。《议古根源》的版本已不可考。

猜你喜欢

  • 阴符经集解

    三卷。宋袁淑真(生卒年不详)撰。原书题“朝散郎行潭州长沙县主簿袁淑真解”。《阴符经集解》,全称《黄帝阴符经集解》,又称《阴符经疏》。唐代有两种《阴符经》注本为历代承传。即唐李筌三百字本和张果四百余字本

  • 藏书十约

    一卷。叶德辉撰。此为叶氏专论藏书方法的著述,分购置、鉴别、装潢、陈列、抄补、传录、校勘、题跋、收藏、印记十项。较常熟孙从添(1702-1772)专著《藏书纪要》的论述更为精密。此书还同时记有藏书家之心

  • 借闲随笔

    一卷。清代汪远孙撰。汪远孙字久也,号小米,又号借闲漫士,嘉庆举人,官至内阁中书。著有《诗考补遗》、《国语考异发正古注》、《借闲生词》等书。此书是作者的读书札记,仅有二十九节,内容主要是经史考辨评论,考

  • 春秋日食辨正

    一卷。清王韬(详见《春秋朔闰日至考》)撰。该书是作者所著《弢园经学辑存》中的一种,为旅居海外时所作。厘为十二篇,卷末附《宣公七年六月癸卯朔日食图》、《日食五表》。大旨以中西日月对勘,推求春秋时的日食。

  • 说文解字系传

    四十卷。南唐徐锴(920-974)撰。徐锴字楚金,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徐铉弟,世称小徐。生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仕于南唐,官至内史舍人。宋兵下江南,卒于围城中,是年为宋太祖开宝七年。精通文字训诂之

  • 开国方略

    即《皇清开国方略》。

  • 释名补证

    一卷。清成蓉镜撰。成氏生平见“释饭鬻”。《释名补证》补证《释名》凡六十一条,大多翔实可信。其中有补毕疏之阙者,如《释天》:“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

  • 雁山杂记

    一卷。明韩则愈撰。韩则愈字秋崖,河南鄢陵人。《雁山杂记》檀几丛书本,共一卷。兹篇谓雁山自宋代起逐渐扬名天下,其峰峦秀异,别具一种情态。然雁山土气薄,石皆骨立,开垟逼仄,故梵刹兴废不常,不能容众,或如灵

  • 秋雅

    一卷。清蒋日豫(生卒年未详)撰。蒋日豫有《诗经异文》。此为其所撰之词,仅三十四首。日豫自号后白石生,盖效法石帚者。今观其词,迹近南宋。至于石帚清空缥缈之概,日豫尚未能之,拟辞玉田稍为近之。日豫喜言考据

  • 会心录

    四卷。清孔尚任(1648-1718)撰。孔尚任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岸堂、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任筑书屋于曲阜东北约五十里处的石门山中,取名“孤云草堂”,潜心著述,1684年,孔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