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蜀石经校字记

蜀石经校字记

一卷(古学汇刊本)。缪荃孙(1844-1919)撰。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清季金石学家,藏书家,目录学家。所著有《艺风堂文集》、《艺风堂金石文字目》、《藏书记》、《续藏书记》及《读书记》等。此书所校,首为《春秋左氏传》,以下依次为《公羊传》、《穀梁传》、《周礼》。后有辛亥、壬子两跋及附记讳字一则,诗四章。据其跋言:“蜀石经周礼》卷九、卷十,一缺首一缺尾,均无多。《左传》卷十六、《襄二》全卷、《穀梁》卷十六十九行,光绪丙子在杨幼云处见之,属为校异,因循未果。后归张叔宪、李亦元,今归吾友刘健之,海内孤本也。蜀石经留于世者,有毛诗《周南》《召南》《邶风》,《左传·昭公二十年》,六百余言。陈颂南《周礼·考工记》,六千余言。《公羊》五千余言。今之三册,字数最多。宣统辛亥,与健之同窜海滨,假归以唐石经校经字,岳本校注字。疏其异同于别纸,后跋云:壬子正月,陈颂南藏《周礼·考工记》,《公羊·桓公》二册亦为健之所得,荃孙再假以续考。”由此可见,缪氏所据以校异同的,仅限于刘氏所得,并不包括毛诗《周南》《召南》《邶风》和《左传·昭公二十年》。今考刘氏所得石经,计《左传》襄二第十五全卷,昭公三十九行。《公羊传》第二卷。桓公六年。《穀梁传》襄公十九行、文公五行。《周礼·秋官》上下卷,及《周礼·考工记》。而缪氏所校,仅有以下经注:《左传》襄二第十五全卷,《公羊传》第二卷,桓公六年,《穀梁传》襄公十九行,《周礼》之《秋官》上下卷及《考工记》。而无《左传》昭公三十九行,《穀梁传》文公五行。看来他所校的,又限于辛亥、壬子以前刘氏所得的石经。其于通字及增加的虚字,只要与经义无关,概置不校。所校者,多补阮氏校勘之缺,正阮氏校勘以为当作某之误。考订异同,辨证讹缺,颇极精审。而跋中肯定全祖望之论蜀石经为持平之论,尤为允当。只是此书系据稿本辑入,其稿本已影印于刘氏蜀石经册中。以之互证,所得《周礼》十九纸,《左传》六纸,《穀梁》一纸,续得《周礼》一纸,《公羊》二纸,其纸数恰好与蜀石册中的原稿纸数相符,可知缪氏即据蜀石经册中手稿辑入。但原稿《左传·襄公》、《周礼·秋官》,其注文所冠无异同可校之经文及注文上所冠之注字,此书皆从删削。又跋中毛诗《周南》、《召南》、《邶风》,原稿作“黄松石之毛诗《周南》、《召南》、《邶风》。”《左传·昭公二十年》,原稿作“程芳林之《左传·昭二十年》”。陈颂南句上,有“赵晋齐之《周礼·夏官》三十六行”等字,此书则有脱字脱句。考《翠园墨语跋》,说古学汇刊之举是由缪氏及邓实两人所发起的。可知此书与原稿的不同处,是由缪氏重加删定的。

猜你喜欢

  • 东光县志

    ①八卷。清白为玑修,冯樾纂。白为玑,奉天铁岭人,曾任东光知县。冯樾,真定宁晋人,曾任东光县儒学教谕。东光县有志书始于明正德间,撰者为邑人廖纪。其后四次重修。白为玑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任知县后,于

  • 眉庵集

    十二卷。明杨基(1326-1378?)撰。杨基,字孟载,号梅庵。其先世嘉州(今四川乐山),祖父官江左,迁居吴中(今江苏苏州)。始为张士诚记室。洪武初,起为河南荥阳县知县,历官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输

  • 论语古注集笺

    十卷。清潘维城撰。维城字朗如,江苏吴县人。师从夏文焘、李锐,为钱大昕的再传弟子。维城得闻经师绪论,认为《论语》为何晏所乱,晏学无师法;郑康成兼通古文今文,集诸儒之大成;孔安国虽为古今文家之鼻祖,然其注

  • 杜律意笺

    二卷 明颜廷榘撰。颜廷榘,字范卿,福建永春人。生卒年不详。官九江府通判,终岷府左长史。是编取杜甫七言律诗一百五十一首,先用疏释,次加证引,名曰意笺。取以意逆志之义。其讥伪虞注之草草,持论良是。然核其所

  • 休复居诗文集

    十二卷。附《元后妃公主列传》一卷。清毛岳生(1791-1841)撰。毛岳生,字生甫,一字兰生,嘉定(今属上海)人,诸生。博综经史,不随人俯仰。少孤贫,长期流离闽中。刻苦勤奋,著有《元史》,《休复居诗文

  • 江西通志

    ①三十七卷,明林庭修,周广纂。林庭,字利瞻,福建闽县(今福州闽侯县)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兵部主事,升郎中。后任苏州知府,云南参政,嘉靖二年(1523),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三年升湖广右布

  • 在陆草堂集

    六卷。清储欣(1631-1706)撰。储欣字同人。江苏宜兴人。生平见《春秋指掌》(辞目)。储欣早年以八股文负名东南沿海,其古文谨洁明畅,有唐宋家法,大致与苏轼相近。储欣生前曾亲手编订文集,收文二百余篇

  • 匡林

    二卷。清毛先舒(详见《声韵丛说》)撰。本书皆是先舒议论之文。其阅考苏轼《志林》所记诸事,并取他人论同一事的文句一并录入,进行驳正论说,形成若干篇。是书立名《匡林》,当为匡正《志林》之意,或取聚众意谓“

  • 十六国史略

    不分卷数。清王筠撰。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号菉友,清代山东安丘人。道光举人。游京师三十年。与叶志诜、何绍基等友善切学。后知山西乡宁等。工于经史,尤长于说文。著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 葬经

    见《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