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虞乡县志

虞乡县志

①十二卷。清周大儒修,尚云章等纂。周大儒字宗鲁,四川广安州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任虞乡知县。尚云章字汉辉,邑人,贡生。按虞乡之设,始于后周,隋、唐、宋、五代皆因之,自元至元三年,省虞乡入临晋,明、清初又因之。至雍正八年(1651),复设虞乡旧治,故虞乡在明及清初均未修志。雍正八年,知县刘培元及邑人王子山,虽有纂述,亦未成书,不得梓行。乾隆四十九年,周大儒任知县,得知无邑志。越五年至五十四年(1789)夏,乃集士绅商议修志,博采前令刘培元等序,合之通志、府志、临晋志,同异互参,分类记载,遂成此志。《虞乡县志》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全书十二卷,十二门,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职官志,卷四赋役志,卷五祀典志,卷六学校志,卷七选举志,卷八人物志,卷九列女志,卷十方外志,卷十一艺文志,卷十二拾遗志。此志大体精备可读,尤以舆地志中山川类,独能博引古籍,考核严确。如方山下注有:“即山海经之擅首山也,水经注又名盐道山。”五姓湖下注有:“在县西北三十里涑水姚暹经流之所,古名张扬池。”又引水经加以论证:“涑水南过解县东,又西南注于张扬池者。”。诸如此类,此编深稽详考,多所引证,大可览读。②十二卷,首一卷。清崔铸善修,陈鼎隆、全谋储纂。崔铸善字子陶,河北庆云县人。出身监生,光绪五年(1879)任虞乡县知县。陈鼎隆字黄实,解州人,王官书院山长。全谋慥字幼常,邑人,候选训导。光绪初年,崔铸善上任后,大府议修晋省通志,檄饬邑志,一律修葺。光绪十年(1884),开局修志,铸善主其事,陈鼎隆、全谋慥操笔删疑存信,核实稽真,历数月志稿成,十二年(1886)梓行于世。《虞乡县志》光绪十二年刻本。此志仅在增修旧本,体例完全承袭旧志,且旧本已修者,即用原版补印,旧本以后者,则用新版增刻。旧志创修于乾隆五十四年周大儒,又近百年未修,代远年湮,考征殊非易事,乃邀邑绅博采广搜,以期显微阐幽,举凡事之可法可传者,悉于旧本,分门增续,删疑存信,往哲前征。如孝友、节义、轶事文章,取有关正人心、励风俗者,尽为修明而表章之。又如户籍、赋税、徭役、政令情况,亦俱详纪而靡遗,此志记载详明,文辞典雅,令阅者了如指掌。

猜你喜欢

  • 说文解字校勘记残稿

    一卷。清王念孙撰。参见《广雅疏证》。这是桂馥抄录的仅存的王氏校勘《说文解字》的稿本,前有桂馥记,后有蒋斧、许瀚两跋。稿起于“一”部止于“走”部,仅为《说文》十四篇的第一篇和第二篇之半,凡校勘百一十九条

  • 密庵先生诗稿

    十卷。明谢肃(约1386年前后在世)撰。谢肃为明代诗文作家,字原功。上虞(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明初,隐于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官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

  • 周易析义

    十五卷。清张兰皋撰。张兰皋原名一是,字天随,江苏武进人。此书初刻于乾隆九年(1744),到乾隆十四年(1749)又改订八十页而重刻,遂为今本。大旨以程子《易传》、朱子《本义》为宗,而佐证以宋、元诸说。

  • 群书拾补

    无卷数。清卢文弨(1717-1796)撰,卢文弨生平事迹详见《抱经堂文集》条。《群书拾补》是《抱经堂丛书》中的一部,是一部考证、校订古籍的著作。考订的内容包括:《五经正义表》、《易经注疏》、《周易略例

  • 文字存真

    一卷。清饶炯(生卒年不详)撰。饶炯字焱之,四川资中人。著作尚有《说文部首订》、《六书例渎》。是编依六书分六类,每类分举其例。象形内分从正视画,从侧视画,从平视画,从正视侧视平视互画,从远视画,从近视画

  • 大学古本释

    一卷。清郭阶撰。阶字慕徐,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官至江苏知府。是书首有郭阶的自序,以为《大学》一书,其条贯次第之所以这样,因为郑玄略而不言,孔颖达言而不精。自宋二程朱子到明代诸儒,虽有改本十余家,

  • 海州直隶州志

    三十二卷,首一卷。清唐仲冕修,汪梅鼎等纂。唐仲冕,字六枳,一字陶山,湖南善化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嘉庆七年任海州知州,十一年移知通州,官至陕西布政使,三权巡抚事。汪梅鼎,嘉庆九年进士,候选

  • 大学原文集解

    一卷。清胡清瑞(详见《论语赘说》)撰。是书首有清瑞自序,驳先儒错简之说,均言之成理。题曰集解,不过对郑孔注疏《朱子章句》各采其善,也间及《孝经》、《孟子》。以孝释明德,释亲民,引《孝经》“爱亲者不敢恶

  • 续左氏膏肓

    六卷。民国吴树荣。树荣,吴兴(今浙江吴兴)人,著作还有《续公羊墨守》三卷,《续穀梁废疾》三卷。该书论《左传》之谬有六点:(1)《左传》不是编年体史书;(2)《左传》没有释经的体例;(3)《左传》有后人

  • 迷楼现

    不分卷。不著作者姓名。此传奇写一段隋时奇巧姻缘。情节大略是:武安郡公李浑遭其妻兄宇文述嫉恨,被告谋反,但检查无据。宇文述又诱使李浑之侄李敏妻出首,诬告李浑将奉李敏为帝。隋炀帝即诛李浑,又族其家。李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