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莱芜县志

莱芜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张梅亭修,王希曾纂。张梅亭字雪安,邑人,进士出身,光绪末年任礼部主事。王希曾字景沂。张梅亭见莱芜志失修二百余年,卷籍散佚,文献无征,深恐一邑掌故年久湮没,即于暇日搜集资料,考其山川,创为志稿,钞存于家,以备后来修志者采择,未及藏事,又北上赴职,经十余年至辛亥革命,梅亭归田居家,重检旧稿,略有散失,遂补其缺略,力加缀辑,四易其稿,历数寒暑而新志成。《莱芜县志》民国七年(1918)修,十一年(1922)铅印本。全书二十二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至卷七地理志:沿革、疆域、山、汶淄二水、泉源、古迹、名胜、编里、风俗、物产,卷八建置志:城池、署廨、祠坛、仓廪、桥梁,卷九至卷十官师志,卷十一田赋志:户口、田制、赋役、征榷,卷十二学校志,卷十三至卷十四选举志:进士、举人、武举人、贡生、文仕、武仕,卷十五艺文志,卷十六金石志,卷十七至卷二十一人物志:名臣、循吏、儒林、文苑、忠节、孝义、隐逸、技术、流寓、列女,卷二十二大事记、后跋。此志虽属私家之作,而搜罗之富,取舍之严,从体例到内容,皆极为精备。几康熙以前,仍以钟国义本为蓝本,详加考订。康熙以后至宣统三年(1911),则取材于《通志》、《府志》、《家谱》、《碑志》、诗文专集等,故此书为地方志中罕见的佳构。

猜你喜欢

  • 杨格非传

    一册。撰者不详。英国梅益盛山东周云路合译。格非,英国在华传教士,咸丰五年(1855)进入中国,宣统三年(1911)回国,次年即去世。在华传教达56年之久。该书即述格非一生事实。现存广学会本。

  • 雷波厅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秦云龙修,万科进纂。秦云龙,曾任雷波厅厅丞。万科进,雷波厅人,举人。雷波厅有志始于嘉庆十七年(1812)厅丞福隆,纂辑者为训导鲜于。兹编则为续嘉庆志而作。《雷波厅志》光绪十九年(18

  • 金石录补续跋

    七卷。清叶奕苞撰。叶奕苞,详见《金石录补》条。本书著录殷周铜器及汉唐碑刻跋尾一百三十二篇。其中有些文字偶亦收入王昶所著《金石萃编》中,只说引自金石后录,没有提作者名字。书中有些考释有精到之见。如汉仙人

  • 东原集

    七卷。明杜琼(1394-1474)撰。杜琼,字用嘉,自号鹿冠老人、东原耕者,江苏吴县人。博综古今。知府况钟两荐之,固辞不出。其一生持方竹杖,出游友朋之间,归而粗食淡饭,怡怡如也。著有《纪善录》、《耕余

  •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二百三十二种。中央图书馆筹备处辑。清乾隆时辑成的《四库全书》,最初分抄七部,分别贮于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汇阁、文宗阁和文澜阁七处,因全书卷帙繁浩,除御敕刊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辑一百三

  • 全像续廉明公案传

    见《新刻皇明诸司公案传》。

  • 春秋周鲁纂论

    八卷。清张孝龄撰。孝龄,益阳(今湖南益阳)人。该书依据《春秋》经传等有关史料,摘录其中关于周王朝和鲁国的史料,并加以评论。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南村刊本。

  • 愿学堂诗钞

    二十八卷。清王宗耀撰。王宗耀,清末叶人,原名宗垚,字浚哲,又字恂德,号笋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失考。贡生。他少负异禀,自学为诗;家贫境啬,而意气自如。《愿学堂诗钞》是其邑友编定,收王宗耀生平

  • 北山律式

    二卷。宋叶梦得(生平详见《春秋传》)(1077-1148)选。二十卷辞目。《春秋传》俱有麟台故事,编前有梦得序,称致道《北山集》四十卷,既为之序。人皆知致道之文,而不知其诗。即知其诗,亦仅知其古风,而

  • 禘祫辨误

    二卷。清程廷祚(1691-1767)撰。廷祚字启生,号绵庄,江宁(今南京)人。著有《大易择言》、《彖爻求是说》。程氏释禘祫认为:大禘是殷祭。禘是祭宗庙而非祭天,王肃解诂远胜于郑笺。烝祭、尝祭必定将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