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耳谈

耳谈

十五卷。明王同轨(约1620年前后在世)撰。王同轨,字行文,黄冈(今属湖北)人。由贡生官江宁县知县。同轨博学宏词,交往甚众,四方学士大夫论议闻所未闻,录可喜可愕可劝可诫之事,累之若干卷,名之曰《耳谈》。取荀子言“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四寸耳,何足以美七尺之躯”之意。其书皆纂集异闻,亦属洪迈《夷坚志》之流。其每条必详所说之人,以示征言。书前有陶冶所作的序言,称其事不必尽核,理不必尽合,文不必尽讳,评价颇高。然而书中漫加削夺的地方恐也不少。有明刊《大泌山房集》本。

猜你喜欢

  • 石门县志

    ①五十五卷,首一卷,清苏益馨等修,梅峰纂。苏益馨,晋宁人,曾任石门县知县。梅峰,邑人,举人,曾任晃州厅训导。《石门县志》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为五十五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星野。卷二,图考。卷

  • 论语发隐

    一卷。孟子发隐一卷。清杨文会(1837-1911)撰。文会字仁山,江苏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早年治儒学,就《论语》、《孟子》二书详加阐发,但仅有识标,属稿未竟。间或有批于原书上幅者,其弟子撮录成是书。

  • 道德真经全解

    二卷。原题亳社时雍逍遥解。时雍,号逍遥,其余不详。据时雍于金正隆四年(1159)所作《道德真经全解序》中所称:“故人郤去华自真定复归于亳,出《道德全解》示仆,莫知名氏”因而知其书原非时雍所作。时雍认为

  • 易章句

    ① 一卷。东汉刘表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人,官至镇南将军。《后汉书》有传。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引荀勖《中经簿》,刘表《易注》为十卷。《七录》以为九卷,录一卷。陆

  • 孟子字义疏证

    三卷。清戴震(1723-1771)撰。震字慎修,又字东原,安徽休宁(今安徽休宁)人。清思想家,学者。著述繁富,有《方言疏证》、《声韵考》、《声类表》、《考工记图》等,后人编为《戴氏遗书》。段玉裁作震年

  • 日本访书志

    十六卷。清杨守敬撰。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湖北宜都人,目录学家、地理学家、金石学家。同治元年(1862)举乡试,选黄州府儒学教授,由此进入仕途。在从政的同时,勤于读书治学,著书立说,平

  • 见斋文稿

    一卷。《见斋诗稿》一卷。清秦锡圭(生卒年不详)撰。秦锡圭字介侯,号见斋,上海人,光绪进士。授山西寿阳县知县,政坛声望极高。光绪庚子(1900年)被调新疆,在路过兰州时,得到甘肃都督升允奏留,旅居甘肃十

  • 史记集解

    一百三十卷。南朝宋裴骃撰。裴骃(生卒年不详),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历史学家。官至南中郎参军。他因为看了徐广的《史记音义》有独见,又认为过于省略了,于是采摘九经诸史和《汉书音义》等书为《

  • 思补斋自订年谱

    一卷。清徐广缙(1797-1870)自撰。广缙字仲升,河南鹿邑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进士,历任编修、御史、陕西榆林府知府、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等官。因武昌被太平军攻克,被革职。此谱自记至同治七年

  • 左氏君子例

    一卷。宋李石(详见《方舟易学》)撰。左氏《春秋传》多有“君子曰”,林栗认为是刘歆所加,而李石则认为“似出左氏品藻”,是圣人示后学以褒贬大法,故录七十三条,为《君子例》。又以《圣语例》三十二条附于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