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考工记考辨

考工记考辨

八卷。清王宗涑撰。宗涑字倬甫,嘉定(今上海嘉定县)人。博览群籍,深通小学,著有《声系图说》、《周五礼考辨》、《说文笺疏》等书。王氏自跋称:“乘车之图,多刻于碑石,初未有说。其图而兼说者,惟宋聂氏(崇义)《三礼图》,然皆略具形状,未有将辐、毂、轮、舆、辀、衡、轴、轐,一一分而图之说之者。有之自近儒东原戴氏之《考工记图说》始,厥后易畴程君、伯元阮相国继有撰述,并祖(戴)吉士,精益求精,而不必尽同。及考之于记,得失互见。因玩轮、舆、辀、车四职之文,兼综郑、戴、程、阮之说,佐以经典,别成《考辨》八卷。”卷一自“有虞氏上陶”至“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卷二自“轮人为轮,斩三材必以其时”至“谓之毂之善”;卷三自“三分其毂长、二在外,一在内,以置其辐”至“谓之国工”;卷四自“轮人为盖”,至“良盖弗冒、弗纮,殷亩而驰不队,谓之国工”;卷五自“舆人为车”至“饰车欲侈”;卷六自“辀人为辀”至“五分其轸围,去一以为踵围”;卷七自“凡揉辀,欲其孙而无弧深”至“弧旌枉矢以象弧也”;卷八自“车人为车”至“彻广六尺,鬲长六尺。”此书体例,先列经文,下列郑注贾疏及江氏、戴氏、程氏、阮氏、吕氏诸家考辨之文,而注疏在前,余说在后;王氏所为考证在前,辨说在后;考则证本义,辨则驳旧说。是书之书稍后,所考辨者多有根据,孙诒让《周礼正义》征引颇多。惜钱坫之《车制考》,是书未及,盖搜罗未能赅备。有《皇清经解续编》本。

猜你喜欢

  • 古文尚书辨伪

    二卷。清崔述(1740——1816年)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今河北省太名县)人,乾隆举人,嘉庆间官至知县。三十岁以后因见群经传记注疏与经文有异,就从怀疑而至辨伪、考信。考辩先秦古事,一切以

  • 明太祖文集

    二十卷。明朱元璋(1328-1398)撰。明巡按直隶督学御史姚士观、南京户部督储主事沈铁同校刊。朱元璋,即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禹(今安徽凤阳东)人。少时在皇觉寺为僧。

  • 读史管见

    三十卷。宋胡寅(1098-1156)撰。胡寅,字明仲,号致堂,南宋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学者称致堂先生,安国弟之子,过继安国为养子,宣和时中进士,历任校书郎、司门员外郎等。金人南侵时,上书高宗,力主

  • 佩韦斋辑闻

    四卷。宋末元初俞德邻(生卒年不详)撰。俞德邻字宗大,号大迂山人,又作太玉山人,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咸淳九年(1273)进士及第。宋亡不仕,隐居以终。隐居期间,遍读经史百家

  • 石川集

    四卷。《附录》一卷。明殷云霄(1180-1516)撰。殷云霄,字近夫,号石川,山东寿张(一作凤阳)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靖江、调青田知县,升为南京工科给事中,卒于官,年三十七岁。著有《石

  • 剡源文钞

    四卷。清黄宗羲(生平详见《易学象数论》)编。此集为戴表元文选集。共四卷。清代戴表元《剡源集》传本甚少。故黄宗羲选其代表作编成此集。其中记十六篇,序三十六篇,墓志铭四篇,题后九篇。亦间有黄宗羲点评。因所

  • 泰安府志

    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颜希深修,成城纂。颜希深字藩溪,广东连平人,贡生出身,乾隆十八年(1753)任泰安府知府。成城,浙江仁和人,进士出身,候选知县。泰安本为州,雍正十三年(1735)升州为泰安府

  • 愚一录

    十二卷。清郑献甫(1801-1872)撰。郑献甫,经学家,原名存纻,字献甫,别字小谷。为了避文宗讳,以字广行。广西象州(今广西象州)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晚年主讲榕城书院。著有

  • 诗双声叠韵谱

    不分卷。清邓廷桢(1776-1846)撰。廷桢字嶰筠,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嘉庆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安徽巡抚、两广总督。道光十九(1839)年,与钦差大臣林则徐协力整顿海防、查禁鸦片,同年调闽

  • 增订论语外篇

    四卷。明潘士达(生卒年不详)撰。潘士达字在闻,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佥事。此书取诸子百家所载的孔子言论,分类编排,仿《论语》二十篇之数,以其言皆为《论语》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