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考工记考辨

考工记考辨

八卷。清王宗涑撰。宗涑字倬甫,嘉定(今上海嘉定县)人。博览群籍,深通小学,著有《声系图说》、《周五礼考辨》、《说文笺疏》等书。王氏自跋称:“乘车之图,多刻于碑石,初未有说。其图而兼说者,惟宋聂氏(崇义)《三礼图》,然皆略具形状,未有将辐、毂、轮、舆、辀、衡、轴、轐,一一分而图之说之者。有之自近儒东原戴氏之《考工记图说》始,厥后易畴程君、伯元阮相国继有撰述,并祖(戴)吉士,精益求精,而不必尽同。及考之于记,得失互见。因玩轮、舆、辀、车四职之文,兼综郑、戴、程、阮之说,佐以经典,别成《考辨》八卷。”卷一自“有虞氏上陶”至“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卷二自“轮人为轮,斩三材必以其时”至“谓之毂之善”;卷三自“三分其毂长、二在外,一在内,以置其辐”至“谓之国工”;卷四自“轮人为盖”,至“良盖弗冒、弗纮,殷亩而驰不队,谓之国工”;卷五自“舆人为车”至“饰车欲侈”;卷六自“辀人为辀”至“五分其轸围,去一以为踵围”;卷七自“凡揉辀,欲其孙而无弧深”至“弧旌枉矢以象弧也”;卷八自“车人为车”至“彻广六尺,鬲长六尺。”此书体例,先列经文,下列郑注贾疏及江氏、戴氏、程氏、阮氏、吕氏诸家考辨之文,而注疏在前,余说在后;王氏所为考证在前,辨说在后;考则证本义,辨则驳旧说。是书之书稍后,所考辨者多有根据,孙诒让《周礼正义》征引颇多。惜钱坫之《车制考》,是书未及,盖搜罗未能赅备。有《皇清经解续编》本。

猜你喜欢

  • 无声诗史

    七卷。清姜绍书撰。姜绍书字二酉。丹阳(今安徽当涂县内)人。所著《韵石斋笔谈》中自称前明时曾为南京工部郎。其它则不可考。此书前四卷是辑明代画家,从洪武直至崇祯,共二百零一人。第五卷为女画家史,共二十二人

  • 玉尺经

    四卷。旧本题元刘秉忠(?-1274)撰,明刘基(详见《国初礼贤录》)注。刘秉忠,原名刘侃,字仲晦,后更名子聪,于至元元年(1264)曾拜光禄大夫、太保等职,并更名刘秉忠,《元史》有传记其事迹。刘秉忠精

  • 山舟堂集

    十二卷。清周士彬(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周士彬,字介文,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副榜贡生。著有《山舟堂集》。周士彬世居千山,其《山舟堂》额乃宋赵孟頫手书。故以名集。此集共十三

  • 说文偏旁考

    二卷。清吴照(1755-1811)撰。吴照字照南,号青芝山人,南城(今属江西)人。乾隆间拔贡,官教谕。著作尚有《说文字原考略》、《老子说略》等。吴氏认为,求古人制字之意,必求之《说文》;而偏旁之意不明

  • 名臣碑传琬琰集

    一百零七卷。南宋杜大珪编。杜大珪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光宗时乡贡进士,生卒年不详。本书成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是从诸家别集及实录、国史中辑录出二百二十一中大臣的传纪资料,上起太祖建隆、乾德,下迄

  • 屈庐诗稿

    四卷。清郑知同撰。生卒年未详。郑知同字伯更,贵州遵义人。诸生。郑知同绍承家学,诗文均深造自得。此稿收古近体诗共二百七十九首,分为四卷。知同外祖黎雪楼,以诗名家。子伯庸字继之,孙汝弼字功甫,汝谦字受生,

  • 张子钞释

    六卷。明吕楠(见《泾野子内篇》)撰。此书为张载的著作汇编。书前有嘉靖二十年(1541)吕楠的自《序》,称张子的著作只存《西铭》、《东铭》、《正蒙》、《经学理窟》、《语录》、《文集》等,而《文集》又未完

  • 兵法新书

    见《兵学新书》。

  • 尹楚珍年谱

    不分卷。清尹壮图(1738-1808)自记。壮图字万起,号楚珍,云南蒙自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江南道监察御史、内阁学士等官。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因进言获罪,降职回籍,

  • 医说

    十卷。宋张杲(生卒年不详)撰。张杲,字季明,新安(今安徽歙县)人,继承三代家学,喜好谈医,并欲弘扬其道,于是广采博记资料,撰成此书。前有朝奉大夫郢州罗顼序,称己酉(即南宋淳熙十六年,1889)冬,张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