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老莱子

老莱子

一卷。传说春秋时老莱子撰。清马国翰辑。老莱子,楚隐士,生平与事迹均不详。据《史记·老子列传》记载:“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司马迁怀疑老莱子可能是老子,但又不能肯定,所以用“或曰”及“或曰非也”以存一说。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孔子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孔子皆后之,不并世。”这里又言老莱子与老子并非一人,可知司马迁所据是属传说,并不明确肯定。所以《大戴礼》、《别录》、《列女传》、《高士传》、《孝子传》等书,都讲述老莱子行事而不谈其本源。《战国策》说老莱子教过孔子,其说似乎可信。而《孔丛子》称其与子思语,传说有所不同。《孔丛子》本为伪作,也不足信。《汉书·艺文志》于道家类著录《老莱子》十六篇,比《史记》所述多一篇。隋唐志都不著录此书,说明其书亡佚已久。马国翰从《庄子》、《尸子》、《孔丛子》、《高士传》等书中录取四节,又附考一篇而成此书。书中记述老莱子贫而能乐,修道以养寿等事,与《史记》称老莱子著书言道家之用相合。后世学者对此书并不以为重,但对老莱子其人却多有评说。有人据《孔丛子》认为老莱子是孔子以后人,也有人据《战国策》称其为孔子老师。近代还有学者因老莱子是楚人而认为是老子。随着学者对老子的确认,老莱子即老子说已逐渐被否定,但司马迁所存之疑,仍没有足够的证据去排除。现存《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猜你喜欢

  • 易通

    ①六卷。宋赵以夫撰。赵以夫,《宋史》无传。《经义考》引《闽书》云:以夫字用父,居长乐(福建今县)。嘉定(1208-1224)中正奏名,历知邵武军。端平(1234-1236)中,以朝请知漳州。嘉熙(原作

  • 中庸释

    一卷。清郭阶(详见《大学古本释》)撰。首有自序,极诋朱子分章之不善。是书以性、道、教为目,诂以明诚礼,综其纲于时,书中即阐发此义。性足赅情,所以一中庸者,诚也。道明乎出入,动作万殊,归于一本,明也。教

  • 峰溪集

    五卷。《外集》一卷。明孙玺撰。孙玺字朝信,又廷信。平湖(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此集乃其子刑部尚书植所编,玺先世居松江之华亭,南有九峰,东有盛溪,自号为峰溪道人,并以名

  • 传书堂善本书目

    十二卷。清蒋汝藻编。蒋汝藻(1877-1954),字元采,号孟薠,别署乐庵,浙江乌程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乡试举人,宣统中捐资郎中,后经商失败潜心藏书治学,得先世所传二十箧书籍,承父“传书堂”

  • 经问

    十八卷。《经问补》三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此书为奇龄说经之语,其门人录之成编,皆一问一答,所以取名《经问》。《经问补》三卷,是其子远宗所补录,体例与前者相同。此书对诸经的训释证佐分明,可称

  • 九家周易集注

    一卷。辑佚书,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经籍》中。清孙堂曾辑得146条,载于《汉魏二十一家易注》中。黄氏所辑凡153条。《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皆云此书凡十卷,并以为荀爽《九家集解》。陆德明《经

  • 南窗记谈

    一卷。撰者不详。劳格《读书杂识》卷十一考为“徐度撰”。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认为:“徐度所著之《南窗记谈》,原书已亡,后人从他说部中抄取二十条,伪题此名,托之徐度。”又考宋元间说部,如《墨客挥犀》、《

  • 毛诗说习传

    一卷。近人简朝亮撰。朝亮有《尚书集注述疏》已著录。此书乃朝亮八十岁时在佛山为弟子讲诗,弟子笔录成书又经其本人删定而成。所论说者只《国风》八篇,《雅》二十篇,《颂》八篇,共计三十六篇。其注诗不仅博引毛郑

  • 孙子参同

    五卷。明李贽(详见《九正易因》)撰。《四库提要》云:“此本不知何人所辑,前有《凡例》,又有万历庚申吴兴松筠馆主人序,亦不署姓名。”然王重民氏据书中梅国桢序谓是书为李贽撰(《中国善本书提要》)。今从其说

  • 国朝文类

    七十卷。《目录》三卷。元苏天爵(1294-1352)编。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生平事迹见《滋溪文稿》条。天爵曾三居史馆,预修武宗、文宗实录,于元代史事掌故,最为娴习。此书所录诗、文八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