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群经识小

群经识小

八卷。清李惇(1734-1784)撰。李惇字成裕,一字孝臣,江苏高邮(今高邮县)人,经学家、历算学家。与同县王念孙、贾田祖一同力学。久困诸生,试图一举高中。学使谢墉对他颇为赏识。但在考试前夕,贾田祖卒于旅舍,李惇放弃考试,亲自殡殓送归。李惇初学诗文、经史,中年后专注于历算,得宣城梅文鼎书,尽通其术。治经通敏,在《诗》、《春秋》方面功力尤深,作解义数十条,义并精审。与王念孙、刘台拱、汪中友善,力倡古学,尽展才力,各成其学。所著除本书外,尚有:《毛诗三条辨》、《杜氏长历补》、《尚书古文说》、《考工记车制考》、《左传通释》、《说文引书字异考》、《历代官制考》、《浑天图说》等。本书由其子李培紫编辑成书,是李惇考证诸经古义的著作,对诸经中的一些问题加以解释,并对周敦颐、邵雍等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全书第一至第五卷,杂释《易》、《书》、《诗》、《礼》、《三传》,是李惇手订;第六、七两卷为《附录》,阐释《论语》、《孟子》;第八卷为《补遗》,主要补前七卷之遗。都自拟小题,分段论述。如论《易》,根据伏羲仰观俯察、近取远取的记载,认为圣人作《易》,不只是依据《河图》。而周文王、周公、孔子所作《系辞》,其微言奥义也远非《河图》所能概括,由此类推,对宋儒那种圣人因鸟迹虫书而创文字的说法加以否定。又论述太极生两仪,是由一而生二,两仪生四象,是由二而生四,四象生八卦,是由四而生八,八卦之上再加八卦,是因而重之,爻在其中,指出万物都由此而生,宇宙并非混沌不可名状,从而认为周敦颐在太极上更添无极之说是“大旨解说”,并否定了邵雍“道为太极”、“心为太极”之说。论卦变,前人之说均从《彖传》“往来上下”等语而来,李惇细寻《惇传》,认为并非指卦变而言,八卦重为六十四卦,所谓卦变或自乾坤,或自六子,没有六十四卦既成而又说“某卦自某卦来”的道理。这一类的论述,都有理有据,具有真知灼见。其他如《周礼》、《左传》、《诗经》等典籍,也作了大量考证。如认为“浮于淮泗,达于菏”,是“菏”误作“河”,而六卿就是六军之将,不是六乡之卿;“寺人”就是“巷伯”,郑笺以为是二人,似乎太拘执;“饭”不从“卞”;“味”当作“沫”;以及驳杜注《左传》,以孔父为名,而定为贬,这些都很确当。王念孙序更称赞本书说《书》的“戛击后搏拊”条、“漆沮”条、“子孙其逢”条等,都“确不可拔”。要之,李惇好学深思,不惑于晚近之说,也不株守前人的成说,在本书中对各经中有关饮食、衣服、宫室、器皿之制及其他问题,都考核精审,对先儒之说原本不误,而后儒生出异义的,则申明旧说,决其是非,从而使本书成为清人解经著作中重要的一种。主要版本有学海堂本、《皇清经解》本(卷七百一十九至七百二十六)(道光本、咸丰补刊本、鸿宝斋石印本、点石斋石印本)。

猜你喜欢

  • 汉师传经表

    一卷。清末民国初吴之英(1857-1918)撰。之英字伯朅,又字伯杰,号西蒙愚者,四川名山县人,优贡生,曾主讲四川艺风书院、通材书院。民国后任蜀政府国学院院正。此编在洪亮吉《传经表》的基础上。《齐诗》

  • 新本白石山房稿

    五卷。明张孟兼(约1350前后在世)撰。孟兼名丁,以字行,浦江(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洪武初(1368)徵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后累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白石山房逸稿》。据《明史·艺文志

  • 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居月诸,东方

  • 赐恤纶言

    一卷。编者不详。该书记清末李星沅传志诸文。包括上谕、谕祭、谕碑、国史馆本传、家传、墓志铭、神道碑铭等。现有咸丰刊本。

  • 尚友斋论古

    无卷数,明涂一榛撰。涂一榛,生卒年不详,字廷荐,漳州镇海卫(今福建省漳州市)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举进士,由金坛令擢南京吏部郎,后官至通政司通政使,为官以清正著名。《尚友斋论古》一书把从春秋时期

  • 孙氏医案

    五卷。明孙泰来、孙明来(生卒年不详)编。孙氏二人为兄弟,休宁(今属安徽)人,明代名医孙一奎之子。此书又名《孙文垣医案》、《生生子医案》、《赤水玄珠医案》,孙一奎撰,其门人余煌、其子泰来、明来同编,成书

  • 范围象教图

    见《圣学范围图》。

  • 南宋名臣言行录

    十六卷。明尹直撰。尹直生平事迹见《名相赞》条。《南宋名臣言行录》一书本是为接续南宋学者朱熹的《名臣言行录》而作,录陈俊卿以下123人事迹。书前有弘治十六年(1503)自序。但该书和朱熹《名臣言行录》例

  • 青藤山人路史

    见《路史》。

  • 说文辨疑

    一卷。清顾广圻(1770-1839)撰。广圻字千里,号涧薲,自号思适居士,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嘉庆间诸生,从江声游。学问广博,尤精校勘,黄丕烈、孙星衍、秦恩复、胡克家、张敦仁等所刻书,都由他校刊,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