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杉野屋集
四卷。清徐以泰(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徐以泰字陶尊,德清(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国子监生。乾隆二十二年(1757)官阳曲县知县。徐以泰工诗。其诗皆早年所作,故骨格未就,而时有隽句。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四卷。清徐以泰(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徐以泰字陶尊,德清(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国子监生。乾隆二十二年(1757)官阳曲县知县。徐以泰工诗。其诗皆早年所作,故骨格未就,而时有隽句。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一卷。魏王肃(详见《仪礼注》)撰,清马国翰辑。是书对《丧服》之义加以发挥。如亲丧君来吊节,根据《土丧礼》及《丧大记》;三年丧终服不吊,及有小功丧服,改葬父母节,根据《杂记》;老疾三谏去者节,根据《丧服
十卷。张浚(1097-1164)撰。张浚,字德远,自号紫岩,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曾为知枢密院事。为官志在恢复北宋旧地,力主抗金。有知人善任之美誉。一度受秦桧排挤,潜心《易》学。受业于程颐门人
二卷。明郑环(1422-1482)撰。郑环,字瑶夫,号栗庵,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累官至太常寺少卿。著有《栗庵遗稿》。据集中郑环之子郑孟绳跋,可知此稿原本十卷,因不慎而毁
二卷。清杨文莹 (1838-1908)撰。杨文莹,字粹伯,号雪渔,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三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工书法,宗宋四大家,行笔矫健,以瘦硬取姿。杨文莹进士及第之后,曾出典湘试,后又视学黔
无卷数。明曹璜(约1601年前后在世)撰。曹璜,字伯玉,别号元素(一作字于谓,号础石),山东益都人。生卒不详。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官至通政司右参议。著有《大六集》。是集抄本凡十册,前无序目,
二十卷,首一卷。刘华邦修,郭歧勋等纂。刘华邦,江西泰和人,进士,曾任桂东县知县。郭歧勋,邑人。桂东县志,创修于明洪武年间。永乐、万历复两修之。然皆残佚无考。迄于清,康熙十一年,田国辅首修,乾隆二十三年
四卷。明杨于庭(生卒年不详)撰。杨于庭字道行,一字冲所,全椒(今属安徽)人。万历进士,曾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工诗,著有《春秋质疑》、《杨道行集》等。该书不刊原文,只录诗题,先总述诗旨,再分章串讲,“有类
一卷。清代王庭撰。王庭字言远,嘉兴(今属浙江)人,顺治进士,官至山西布政使。作者据宋、明诸儒家学说互有得失的状况,撰写本书进行论辨,中心是反对程朱一派理学,认为周敦颐“无极”等学说、程子“性即理”等学
一卷。后魏李谧(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谧,字永和,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征拜著作佐郎。辞以授弟郁,诏许之。州再举秀才,公府二辟,并不就。赐谥贞静处士。事迹具《魏书·李孝伯附传》,《北史本传》
四卷。清厉鹗(1692-1752)撰。厉鄂事迹见《梅少集》辞目。此其词集第一卷四十七首,第二卷三十八首,第三卷三十五卷,第四卷四十一首,共一百六十一首。词似同于朱彝尊一派,故有朱、厉二家之称。其实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