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续幸存录

续幸存录

一卷。明夏完淳(1631-1647)撰。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右,号小隐,又号灵首(或灵胥),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诗人,抗清将领。夏完淳是明末畿社首领夏允彝之子,少年英俊,秉承家学,拜其父之友畿社领袖陈子龙为师,组织西南得朋会,成为畿社后继。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南下,夏完淳随父师起兵抗清。其父投水遇难,又与陈子龙、钱梅重组义军,鲁王授为中书舍人,太湖吴易的军事参谋。吴军失败后,夏完淳只身流离湘鄂一带。顺治三年(1647年)夏,在故乡被俘,就义时年仅十七岁。夏完淳九岁能诗文,著有《代乳集》,一生诗赋词曲文章甚多,先后被编为《玉樊堂集》、《内史集》、《南冠草》,又有《夏内史集》、《夏节愍全集》、《夏完淳集》。《续幸存录》为夏完淳继其父《幸存录》而作,专记南都时事。据作者自序称,共有《南都大略》、《杂志》二卷,《义师大略》一卷、《杂志》二卷,《先忠惠行政》一卷,《死节考》一卷。今《稗史》本仅一卷,计《南都大略》一篇,《南都杂志》一篇,共二十二节,述江南亡国之变及抗清史实,记南都之兴废,义师之胜衰。传抄本或更有《建夷授官始末》、《沈辽失守始末》、《拟谥逊国诸臣评》,则记北都时事,较《稗史》本完备。然而与作者作序不合,疑非本书,恐为后人抄附完淳他书而成。世传《续幸存录》抄本、刻本文字内容多有互异,清全祖望、梁玉绳犹或见其原本。傅以礼曾疑今本为黄宗羲辑《汰存录》时将《幸存录》、《续幸存录》一并裁订。今中华书局则据清嘉庆间王昶、庄师洛所编《夏节愍全集》重为订补,集《南都大略》、《南都杂志》、《建夷授官始末》、《沈辽失守始末》、《拟谥逊国诸臣评》为一书,内容最为完备。《续幸存录》有上海涵芬楼旧藏清抄本二种,武进黄氏旧藏清抄本,《明季稗史汇编》本,《明末十家集》本,清王昶等《夏节愍全集》本,中华书局《夏完淳集》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诗辨坻

    四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生平详见《声韵丛说》条,是编评历代之诗,首为总论,依次为经、逸、汉至唐、杂论、学诗经录、竟陵诗驳议,最后以词曲压卷。“坻”者,取扬雄“所作方言如鼠坻之与牛场,用

  • 四八目

    见《圣贤群辅录》。

  • 啸雪庵诗集

    四卷。清吴绡(公元1695年前后在世)撰。吴绡,字素公,又字片霞,号冰仙。江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吴水苍之女,常熟许瑶之妻。许瑶,字文玉,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至关内参议道。明末清初画家、诗人

  • 禹贡集解

    见《禹贡说断》。

  • 诗经说通

    十三卷。明沈守正撰。守正字允中,号无回,钱塘(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癸卯举人,官国子监博士。是编成于万历(1615)乙卯年。其说颇以《朱传》废序为非,其旨欲以意逆志,以破拘牵。所引诸书,不过

  • 春秋心印

    十四卷。明郑銶撰。郑銶,上海(今上海市)人。万历中由贡生任青田县训导。该书取宋人林尧叟《春秋句解》中所作的提要,推广其门目,按类摘取《春秋》经传文字,疏列于下,并杂引诸儒之说,断以己意。卷首列有《春秋

  • 廿二史札记

    三十卷。清赵翼撰。赵翼(1727-1814),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时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广西镇安知府、贵西兵备道等职。后来辞官归里,并在定安书院讲学。五十二年李诗尧

  • 六书辨

    一卷。近代徐绍桢(生卒年未详)撰。绍桢字固卿,广东番禺人。清末举人。官江宁候补道。是书系解释六书之作,仅就许氏《说文叙》的说解,括其大旨,依六书次第加以论说。并未博引古今各家之说,列其同异,辨其是非,

  • 夏津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方学成修,梁大鲲纂。方学成,字武工,江南旌德人,举人。雍正八年(1730)任夏津县知县。梁大鲲,邑人,进士。夏津县志创修于明。然自清康熙十二年(1673)重修后,未再续修。方学成任县令

  • 问奇一览音韵须知

    各二卷。清李书云撰。书云字秘园,广陵(今扬州市)人。《问奇一览》分上下二卷,上卷六目:分毫字辨、同音异用、误读诸字、异音骈字、误写诸字、通用诸字。下卷自一字二音至一字十音,附切韵捷法各方乡音等。是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