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训堂法帖
十二卷。清毕沅(1730-1799)辑。毕沅,字攘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毕沅博采金石,富藏书画。除此法帖外,还著有《河间书画录》、《两浙金石志》、《灵岩山人集》等。该法帖收录自晋迄明之法书墨迹,共汇为十二卷,且经大书家王文治鉴定,编撰严谨。此帖与同时代其他刻帖相较,伪迹较少,且摹勒甚善,可视为近代汇帖之佼佼者。有清镇洋毕氏本。
十二卷。清毕沅(1730-1799)辑。毕沅,字攘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毕沅博采金石,富藏书画。除此法帖外,还著有《河间书画录》、《两浙金石志》、《灵岩山人集》等。该法帖收录自晋迄明之法书墨迹,共汇为十二卷,且经大书家王文治鉴定,编撰严谨。此帖与同时代其他刻帖相较,伪迹较少,且摹勒甚善,可视为近代汇帖之佼佼者。有清镇洋毕氏本。
四卷。北宋刘敞(1019-1068)撰。刘敞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官至集贤院学士,判南京(今河南商丘)御史台。敞有《春秋传》已著录。是书题曰“弟子记”而文章风格古雅,与敞所注
十三卷。英国玛体生(生卒年不详)撰,英同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华亭钟天纬同译。撰者始末未详。《工程致富论》是一部专论城市公共工程建筑法令和技术方法的专著,共十三卷。卷一至卷三论英国及其他一些国家施
一卷。清钱大昕撰。钱氏生平见“恒言录”。是编于《潜研堂文集》中摘出问答十五则,并益以《同音假借说》、《古今方音说》、《答严九能书》、《答周松蔼同年书》等,遂成一书。卷末有吴江沈懋德跋语,大略云:三十六
一卷。英国伟烈亚力(1815-1887)口译,王韬笔录。伟烈亚力生于伦敦,清道光二十七年至上海为传教师,1887年卒于英国。平生撰译甚富。韬字紫鉴,号仲弢,官于粤,旋去职游海外。同治间归自利玛窦,主讲
三十二卷。清许伯政(生卒年不详)撰。许伯政字惠棠,一字石云,巴陵(今湖南岳阳)人。乾隆进士。著有《易深》、《诗深》、《春秋深》等。是编主旨在于稽考经史传注中的至朔气闰是否符合实际天象并纠正记载中的误失
七十五卷。宋滕珙(详见《经济文衡前集、后集、续集》)撰。此书为明朱吾弼对珙之《经济文衡前集、后集、续集》之重刊本,而标其要语干简端,以备答策之用,殊为猥陋。《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五卷。唐马总(生卒年不详)所撰。马总字会元,陕西扶风人。他一生著述颇多,曾有《通纪》七卷、《意林》五卷、《年历》《奏议》等百余卷。梁朝时,庾仲容博采周、秦以来诸家杂记约一百七家,摘其要语为三十卷,名曰
四卷。明王士骐撰。士骐生平事迹见《驭倭录》条。该书主要记述文成侯张良、忠武侯诸葛亮、武侯王猛、邺侯李泌四人的事迹,内容基本以正史材料加稗官野乘等相参而成。作者编辑该书,盖有隐寓尚友之旨。
二十八卷。清周世樟(生卒年不详)撰。周世樟字章成,太仓(今属江苏)人。此书摘录五经之语,编辑而成,以备当时为文而用。全书分十门,每门又分若干子目。书末附诸经略说,经义辨伪、辨疑各数条。
六十卷。清杨守敬撰,李之鼎补。杨氏(详见前数条),曾充任通志局编纂,授职内阁中书。李之鼎,字振唐,斋号宜秋馆,南城人。民国元年(1912),李之鼎在上海与杨氏交往,杨氏将稿本赠与他,增《大藏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