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素问直解

素问直解

九卷。清高世栻(生卒年不详)撰。高世栻字士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家贫,笃志医学,从学于张志聪。著有《医学真传》、《伤寒论集注》等书。此书又名《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高氏认为《素问》虽有多种注本,然而“后之注者,或割裂全文,或删改字句”,多为艰涩难懂,为使《素问》注释明白易读,故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撰成此书。所谓“直解”即以直捷明白为主。全书五十七万八千字。注释时,先释篇名,其次释篇中经文大旨。每篇经文分为数节。依经演释,训诂易晓,文字简捷通畅,深入浅出,一目了然。高氏对旧注“字句文义有重复而不作衍文者、有倒置而未经改正者、有以讹传讹而勿加详察者”皆细为考校、订正。高氏宗旨中正,顾此而不失于彼,体会经文,贯穿晓畅。如释《通评虚实论》的“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时说:“虚实者,非但经脉血气之虚实,乃邪气盛于人身则实;精气夺于内脏则虚,是邪实而正虚也。”寥寥数语,道出经旨之深意。高氏与张志聪同志共学,其著述内容亦有相辅相成之处。故可将此书与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同读。有康熙三十四年(1695)侣山堂刊本,光绪十三年(1887)浙江书局重刊本。

猜你喜欢

  • 崇祯存实疏钞

    八卷。不著编者名氏。是书记崇祯六年正月中一月奏疏。崇祯一朝,本无实录,清修明史,先作崇祯长编,故以此疏钞,先存其实,当时史官,所搜辑付钞以备参考,是书虽记述明季政治,而当时用人行政出纳诏告之辞,陟黜升

  • 春秋左传意解

    十卷。首一卷。清陆树芝撰。树芝,岭南信宜(今属广东省)人。该书是作者研究《左传》之作,对《左传》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涉及到文字训诂、人名、地名、典章制度等考释。该书有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 春秋集传辨疑

    十卷。唐陆淳(详见《春秋集传纂例》)撰。此书是陆淳转述啖助、赵匡两家攻驳三传之论的书。《纂例》一书,啖助排比科条,阐明笔削之旨,其攻击三传之论,只总举其大意。而此书则列举未入《纂例》之三传文,条列其失

  • 礼记附记

    六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翁方纲,字正三,一字忠叙,号潭溪,一号书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家境贫寒,天资聪颖,十一岁中秀才,十四岁中举人,十九岁成进士,历任编修、国子监司业、学政

  • 余庵杂录

    三卷。明清之际陈恂(生卒年不详)撰。恂字子木,原本姓曹,海盐(今属浙江省)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余庵杂录》系其杂说经义诗文、兼载碎事之文,部分语句抄袭他人之言,如其论禹治水顺行一条,全

  • 君鉴

    五十卷。明景皇帝朱祁钰(1428-1457)撰。朱祁钰是宣宗次子,英宗之弟,母贤妃吴氏。英宗在位封朱祁钰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英宗亲征瓦刺,郕王奉命留守北京,八月,因土木之变,败耗传京,

  • 老子本义

    二卷。清魏源(详见《书古微》)撰。前人注释《老子》者,从战国时韩非、汉河上公、唐傅奕、宋王雱、吕惠卿、苏子由、明焦竑、至清李贽等诸家,各家身处时代不同,注释旨意各异。所述或以刑家言,或引《庄》释《老》

  • 宋朝事实

    二十卷,宋李攸撰。李攸,字好德,江阳(今四川泸州市)人。其生卒年月不详,曾官承议郎。其书原共有六十卷,前三十卷流行后,后三十卷因书中有涉及秦桧的内容,而未能公诸于世。今本二十卷是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

  •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

    六十七卷。清觉罗德洪等奉敕修。原题《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考隆通显功文皇帝实录》,简称《清太宗实录》,今从封面题。是书始修于顺治九年(1652),一直拖延未成,康熙十二年(1673)开史局

  • 澄怀录

    二卷。南宋周密撰。周密生平事迹详见《齐东野语》。此书主要采录唐宋诸人所记登涉之胜与旷达之语,汇为一编。书中所记皆节录原文,并注明所取之书于其下。体例略仿《世说新语》而稍有变更。可资参考。今有《榕园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