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笔记

笔记

二卷。清代程大纯撰。程大纯字汉舒,孝感(今湖北中部)人,官至黄冈县教谕。此书是作者讲学时的笔记。全书认为陆王一派学说虽有些“矫枉过正”,但与那些“口耳之学”相比,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

一卷。明连镶(约1544年前后在世)撰。连镶,字抑武,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详。官安陆县知县。连镶就自己的生平见闻著《笔记》一卷,分为两京旧闻,先辈故实,乡邑旧事,宦游约纪,随手笔余五个门类,书末还附录了一部倭蛮纪略,多是传闻之词。《四库全书总目》据江苏巡抚采进本列入存目。

① 又作《宋景文公笔记》、《宋景文笔记》。三卷。北宋宋祁(998-1061)撰。宋祁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后徙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进士。历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同知礼仪院、尚书工部员外郎、同修起居注、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卒谥景文。著作尚有《宋景文集》、《益部方物略记》等。宋祁博学多才,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关心时事事物,所见所闻,一有心得,即笔录成篇,日积月累,完成此书。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曰《释俗》,于当时社会风俗,包括官员服饰、写书用纸、俚语音乐及遗闻轶事等,无不记载。中卷曰《考订》(《丛书集成初编》本作《考古》)多正名物音训,裨于小学者为多,亦间及文章史事。下卷曰《杂说》,凡有关治国之道、君臣关系、为人处世等,无不记载,主要是为教子而书。后分《庭戒诸儿》、《治戒》、《左志》、《右铭》几个部分,分别论述,结束全书。这几个部分与上体例不甚相同,《四库全书总目》“未审为祁平日预作,为其后人附入也?”给后人留下一个小小的疑问。书末有宝庆二年(1226)上虞李衍跋,称其书可疑者七事,如以骨朵为胍,不知朵为字之讹;以鲍照作昭为误,而不知唐避武后之讳;以牛耕始汉赵过,而不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冉耕字伯牛,古犁字文亦从牛;以栘为开而反合,而不知为郁李;以臣瓒为于瓒,而不知郦道元《水经注》称薛瓒;以朴无樸音,而祁所预修之《集韵》实有蒲候、匹角二切;以卯本柳字,而不知实古卿字等等。李衍所言多中其失,但瑕不掩玉,全书大致考据精详,非他说部游谈之书可比。其中,如论《汉高祖吕后》一条,后为苏洵撰写高祖论所采纳。又如萧该《汉书音义》为颜师古所未见者,亦赖此书存其略。所书有补于史,亦有鉴于后人,可资参阅。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作《笔记》三卷,《百川学海》、《学津讨原》、《湖北先正遗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作《宋景文公笔记》三卷,《反约篇》、《榕园丛书》本作《宋景文笔记》三卷,《学海类编》作《宋景文笔记》二卷,《唐宋丛书》、宛委山堂《说郛》本作《宋景文公笔记》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作《笔记》不分卷。② 二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止二卷,取杂事碎语,钞录成帙,略无伦次,惟所载陆完《跋颜书朱巨川告身》一篇,即:“停云馆朱巨川告,刻邓乔二跋。余藏又有陆太宰完题,不及刻,跋云:‘此唐德宗建中三年六月给授中书舍人朱巨川告身符,年月之上,用尚书吏部告身之印,计二十九棵。世传有颜鲁公书。按唐式书符,令史事也。代宗之丧,鲁公以礼、吏部尚书为礼仪使,杨炎恶其直,换太子少师领使事。及卢杞益不客,改太子太师,并使罢之。是时适在闲局,而其忠义书法,巍然为天下望。巨川欲重其事,特求公书,犹今士大夫得请诰敕封赠,多请善书者操笔,同一意也。米元章书史载朱巨川告颜书,其孙灌园持入秀州崇德邑中,余以金梭易之,刘泾得余颜告,背纸上有五分墨,装为秘玩。王诜笃好颜书,遂以韩马易去。此书今在王诜处。《宣和书谱》载颜书,亦有朱巨川告,今卷中并无宣和印记,独存梁太祖御前三印,前后压缝有宋高宗乾卦绍兴印耳。……。”此跋为《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诸书所未收,可以备各家之参考。另外也有一些关于古今人物、事件等杂事的记载,如“太宗白沟河大战,阵亡军士,积骸遍野。上念之,命收其头骨规成数珠,分赐内宫念佛,冀其轮回。又有脑骨深大者,则以盛净水供佛,名天灵碗。”凡此种种,略可窥见史事前后之一斑。此书有《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猜你喜欢

  • 牒草

    四卷。明赵宦光(?-1625)撰。赵宦光,字凡夫,江苏吴县人。生年不详。著有《说文长笺》。此集皆其尺牍。明中叶以后,山人墨客,标榜成风。稍能书画诗文者,下则厕食客之班,上则饰隐居之号。借士大夫以为利,

  • 伊川诗解

    一卷。宋程颐(1033-1107)撰。程颐有《易传》四卷,已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伊川诗说》二卷,朱彝尊《经义考》从之,盖《诗说》、《诗解》乃一书也。后人将此书与程氏他书合编一帙,以《程氏经

  • 梧冈集

    八卷。明唐文凤撰。唐文凤,字子仅,号梦鹤,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唐文凤与祖元父唐桂芳俱以文学擅名。永乐中荐授江西兴国县知县,政绩颇著,后改赵王府纪善。卒年八十六。著有《悟冈集》八卷。此集为程敏政所编

  • 仁端录痘疹

    见《仁端录》。

  • 订正朱子家礼

    五卷。清郭嵩焘撰。郭嵩焘生平及生卒年不详。自宋代以来家礼都遵奉朱熹《家礼》,郭嵩焘于是考求礼经之意,挥礼制的古今沿革,对《家礼》进行考证与修订。但《家礼》一书,王懋竑《白田杂著》有《家礼考》,对朱熹年

  • 十三经断句考补

    一卷。此书前有序八篇。首篇撰者署祁俊藻,其余七篇皆没有撰者姓名。又书面题“十三经断句考十三卷,嘉定钱绎小庐先生著”。祁序同。他序皆称既勤。按钱氏《艺文志》,既勤名东垣,乃钱绎之兄,不是钱绎本人。诸序之

  • 伤寒心镜

    一卷。金常德(生卒年不详)撰。常德字仲明。镇阳(今地不详)人。早年习文,后弃文攻医,从师于张子和。曾参与整理张子和所著《儒门事亲》,且摭《儒门事亲》之遗著《治法心要》。此书又名《张子和心镜别集》、《伤

  • 论语褚氏义疏

    梁褚仲都撰。清马国翰编辑。仲都吴郡钱塘(今浙江钱塘)人。天监中,历任五经博士。《隋书·经籍志》载《论语义疏》十卷为褚仲都撰。新旧唐志并作《讲疏》以考梁陈撰《论语义疏》。讲疏者,梁有褚仲都、皇侃二家。陈

  • 黄帝针灸甲乙经

    见《针灸甲乙经》。

  • 吴郡图经续记

    三卷。宋朱长文纂。宋元丰七年(1084)修,绍兴四年(1134)刻本。朱长文,字伯原,未冠举进士,后官秘书省正字、枢密院编修等。朱氏自序,“谓祥符中诏修图经,每州命官编辑而上,夫举天下之经而修定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