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笔花集

笔花集

不分卷。明汤式(约1383年前后在世)撰。汤式字舜民,号菊庄,浙江象山人。生卒年未详。无名氏《录鬼簿续编》有其小传。《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锦屏春风”。曾补本县吏,但很不得志,后来落魄江湖之间。入明后,燕王朱棣出镇北京,汤式受到朱棣宠信。永乐年间,与杨讷共同出入宫庭,以乐府、隐语见重。曾在兵部尚书金忠席上赋〔南吕·一枝花〕《贫乐斋》。散曲集《笔花集》收入《全元散曲》。此编乃其所著套数、小令集。公私书目从未著录,为范氏天一阁遗物。但阮元、薛福成所纂阁目均失收,可谓秘籍。是集计收套数四十四,重头小令一百六十六首。第二页首有缺文。今据郭勋《雍熙乐府》卷二陈所闻《北宫词纪》套四校补,知是〔双调夜行船〕“送杨景言回武林花柳乡中自在仙”套。第三页前亦有缺文。据《北宫词纪》卷六校补,知是〔商调〕“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鹭花寨近来谁战讨”套。此外,断烂残脱之处,不一而足。《雍熙乐府》引〔南吕一枝花〕,几于全数征引,但全不注作者名,以此本对勘,始知为汤式之作。汤式乐府元明之际颇著声誉,虽渐染堆砌妆点之习,然尚有元人规范,不失为清丽妩媚一派,同时作者,殆罕有出其右者;后人震其名,因目之为元人,实则至永乐间尚存。夏仲名于永乐末,著《续录鬼簿》云:“菊庄好滑稽,与余交久而不衰。文皇帝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间恩赉常及,所作乐府套数极多,语皆工巧。”汤式所著杂剧,有《瑞仙亭》、《娇红记》二种,均久佚。汤式乃明初的曲家名手,不少曲作甚见功力,开创了重句格俳体的又一样式,后来者甚多仿效。是集保留了汤式的部分作品,实为幸事一件。《录鬼簿续编》说其由江湖间盛传之,可见其影响之深。有明抄本。

猜你喜欢

  • 王司马集

    八卷。唐王建(766-?)撰。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诗人。官至太府寺丞、侍御史。鄙视营求科第,终生未举进士。贞元四、五年(778-789)至贞元十四、五年曾隐居山中十年,求仙修道。后经裴度

  • 进修录

    三卷。明冯渠(生卒年不详)撰。冯渠,字谦川,新城(今江西新城县)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此书三卷,全规仿《论语》之文,又仿《论语》分为二十篇。属王通《中说》之类。

  • 说文拈字

    七卷,《补遗》一卷。清王玉树(1764-1843)撰。玉树字松亭,安康(今属陕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尝权惠州府通判。此书为考订《说文解字》之作,分为《考经》、《辨体》、《审音》、《订误

  • 来鹤亭诗

    八卷。《补遗》一卷。元吕诚撰。诚字敬夫。生卒年不详。昆山(今属江苏)人。曾于园林养一鹤,后有鹤自来为伍,园筑来鹤亭,并以名诗集。集中第一卷多岭南诗。第八卷诗内有洪武癸酉纪年。癸酉为洪武二十六年(139

  • 周易孟氏章句

    二卷。汉孟喜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张惠言《易义别录》曾辑得《孟氏易》一卷,辑录甚为严谨。孟氏易自成一家,对后世易学多所影响。马国翰所辑较为宽泛,将《说文》所引及《经典释文》所引一并辑入。又以虞翻世传

  • 文通

    三十一卷。明朱荃宰撰。朱荃宰,字咸一,黄冈(今湖北)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所著有文、诗、乐、词、曲五编,并以通名,见于自序。而《文通》独先刻成。其书取古今文章流别,及诗文格律,一一为之条析。欲仿刘勰

  • 绿云山房诗草

    二卷。清劳蓉君(1816-1847)撰。蓉君,字镜香,号采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劳丙堃之女,陈锦书之妻。蓉君少负诗名,才识聪隽,博通经史。为诗文不沾沾于绮丽骈偶,其怀古之作,卓具史识。至于刻画物志

  • 北宋椠春秋公羊疏残本校勘记

    一卷。刘承干(1881-1963)撰。承干字贞一,号翰怡,别署求恕居士,浙江上虞人,迁居上海。喜校刻古书,刊有《嘉业堂丛书》、《吴兴丛书》、《求恕斋丛书》、《留余草堂丛书》、《希古楼金石丛书》等,编有

  • 春秋讲义

    ① 二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证》)撰。该书目的在于通经致用,因此取经传异同及汉唐以来学者的论辨,加以折衷,断以己意,不作艰深之论。在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之外,又取其中与时代情势相近及关系政教

  • 西竺辑录

    四卷。清钟方撰。钟方,著有《驻藏程栈》,已著录。此录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任驻藏帮办大臣时所辑。《西竺辑录》清稿本。全书分卷:卷一卫藏碑文,卷二西藏赋,卷三西招图略,卷四西藏贡品。碑文即抄录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