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稷山县志

稷山县志

①八卷。清顾涞初纂修。顾涞初字惠师,浙江吴兴县人,出身进士,康熙十年(1671)任稷山县知县。顾涞初掌稷山县后,锐意修志,康熙十二年(1673)春,延邑绅士,查考旧志,博采舆论,参稽故典,历数月志成。《稷山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全书八卷,八纲,分为:卷一天文志:分野,星野,星图,祥异;卷二地理志:沿革,疆域,形胜,山川,津渡,沟渠,古迹;卷三风土志:俗尚,节序,乡仪,物产;卷四建置志:城池,官治,学宫,公署,坊乡,堡墩,桥梁,亭阁,坛壝,祠庙,陵墓,坊表,镇铺,寺观;卷五田赋志:户口,均徭,赋税,起运,存支;卷六官政志:官制,历宦,政绩;卷七人物志:乡贤,寓贤,进士,举人,贡士,荐辟,武科,援例,貤封,荫袭,孝行,贞烈,隐逸,艺术,仙释;卷八艺文志:文类,诗类,图书。此编缕分条目,统以八纲,眉目清晰,记述较为详细。②十卷。清张应辰修,王墀纂。张应辰字拱之,汝州人,出身拔贡,嘉庆十六年(1811)任稷山县知县。王墀,出身举人,稷山县教谕。张应辰掌稷山县三年,设局修志,遂延王墀为分纂。博采广搜,越一年而志成。《稷山县志》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此编所述各类与旧志无太大出入,唯关于祀典一节,旧志不载,此编详细记述。③十卷。清沈凤翔纂修。沈凤翔字笠樵,安徽石埭县人,同治三年(1864)任稷山县知县。按稷志,创修于正德九年邑人梁傅,嘉靖四十五年其子梁格付之剞劂,二修于隆庆四年梁格子梁纪复,三修于万历四十年知县刘三锡,四修于康熙三十年知县顾涞初,五修于乾隆三十年韦之瑗,六修于嘉庆二十年知县张应辰,然又五十年未续修。沈凤翔掌稷山县后,锐意修志,访之耆老,登其姓氏,详记其行事,续成若干卷。《稷山县志》同治四年(1865)刻本。此编系续嘉庆旧志而作,其体例全部承袭嘉庆旧志,即将旧志板重印,新增者,补刊于后。其凡例即用旧志凡例,一字未改,此外,山川、疆域两类照承旧志,一字未加。唯民俗方面资料,博采广收,记载详细。此志尚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平原拳匪纪事

    一卷。清蒋楷撰。蒋楷,字则先,湖北省荆门人。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未详。该书为其任平原县知县期间的见闻记录。记述了1899年4月-11月间义和团运动初期的状况,平原县、恩县及庄平等县的义和团情况以及朱红灯

  • 宋学商求

    一卷。附录一卷。明唐枢(生卒年不详)撰。唐枢,字惟中,归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嘉靖五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以疏请明正李福达罪,斥为民。少从学于湛若水,深造实践。又留心经世略,九边及越、蜀、滇、黔等险阻

  • 古文坪厅志

    十六卷,清董鸿勋纂修。董鸿勋,字湘冷,直隶开州(今河北)人,曾任古文坪厅同知。古文坪厅向无专志,仅《永顺县志》中,附有古厅辑略三十三页。董鸿勋任同知后,励精图治,毅然以创修厅志为己任,得士绅司绘事分采

  • 新仪象法要

    三卷。宋苏颂(1020-1101)撰。颂字子容,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徙居丹阳。庆历二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宰相。事见宋史本传。作者于元祐元年(1086)奉命检校太史局天文仪器,三年与韩公廉等试制水运

  • 两粤城守记

    见《两粤梦游记》。

  • 焦南浦年谱

    一卷。清焦以敬(1685-?)、焦以恕(1697-?)编。以敬字星持,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选庶吉士。以恕字心如,廪生,二人俱谱主之子。谱主焦袁熹(1661-1736),字广期,自号南浦,江苏

  • 唐宋元明方言

    一卷。见“方言别录”。

  • 嘉祥县志

    ①六卷。明龚仲敏纂修,清张太升续修,董方大续纂。张太升,霁旭,辽东人,贡士。顺治五年(1648)任嘉祥县知县。董方大字集之,拔贡出身,邑膳生。考嘉祥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县令龚仲敏。龚志为初修,所取为《东

  • 说桥词

    一卷。清王鸣盛(1722-1797)撰。王鸣盛字凤喈,号礼堂、西庄,上海嘉定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因滥用驿马降为光禄寺卿。二十八年(1763)

  • 瑄滨语录

    二十卷。明蔡叆(生卒年不详)撰。蔡叆字天童,宁晋(今属河北)人。嘉靖八年(1529)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河南。他少时从韩邦奇、湛若水游,故讲学宗旨皆不出二家之学。此书论《周礼》,则有些详略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