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秋锦山房集

秋锦山房集

二十二卷。清李良年(1635-1694)撰。李良年,原名法远,又名兆潢,字武曾,号秋锦,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和兄绳远、弟符齐名,时称“三李”,又与朱彝尊齐名,并称“朱李”。康熙十八年(1679)曾荐试“博学鸿儒科”,冒名虞兆潢,故当时荐牍上没有良年名字。未遇。徐乾学开志局于洞庭西山,聘主分修。李良年好游历,其游踪几遍天下,工诗词,擅古文辞。是集凡诗集十卷,词两卷,文集十卷。其诗清峭洒落,颇有佳山丽水之神韵,不过风调始终不变,蹊径有些狭窄。古文长于议论,短于叙述,不如其诗,长洲汪琬,颇推许之。词有三分之二刻入六家词中,词品在诗文之间。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猜你喜欢

  • 唐石经

    一百五十八卷,附《周易略例》、《五经文字》、《九经字样》(石刻本)。唐郑覃等校刊。据《旧唐书·文宗纪》,开成二年冬十月癸卯,“宰臣判国子祭酒郑覃进《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时上好文,郑覃以经义启导,稍折

  • 周易辨疑

    无卷数。清朝李开先撰。李开先字传一,长寿人。与明朝嘉靖中太常寺卿李开先同名同姓,但并非一人。其易学受于乡人来知德(来知德虽然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但其授待诏则在万历三十年(1602),下距明

  • 成都苏帖

    六册。宋汪应辰辑苏东坡书帖。汪应辰(1118-1176),字圣锡,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官端明殿学士,知成都府。汪氏工于笔札,名重天下,刻苏东坡帖于成都西楼,共三十卷,但原刻本已散佚,只剩残帖十卷

  • 禘祫觿解

    一卷。清孔广林撰。该书序言认为:“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人鬼莫大于禘祫。”禘祫之义,汉魏以降聚讼纷纭。《禘祫觿解》取汉以来诸儒禘祫之解,参考《大戴礼记》、《春秋》三传、《周礼》,辨禘祫之义。共计二

  • 历朝珰鉴

    四卷。明徐学聚撰。学聚,字敬舆,兰溪(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该书是辑录历代宦官事迹的专著。自周秦以后一直至明代。书中内容分“善可为法”和“恶可为戒

  • 春秋通论

    四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此书本《孟子》“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意贯穿全经,按“属辞比事”之旨分辨《春秋》孰为旧文、孰为笔削,并分类排比,共四十篇。每篇之内,又以类分章,共九十九章。其四

  • 左传礼说

    十卷。民国张其淦(详见《邵村学易》)撰。其淦字邵村,号寓园,东莞(今属广东)人。著有《邵村学易》、《洪范微》、《邵村咏史诗钞》、《松柏山房骈体文钞》、《左传礼说》,辑《明代千遗民诗咏》(初编、二编、三

  • 记过斋藏书

    七种,三十九卷。清苏源生(详见《大学臆说》)撰辑。是书分两部分,前部分为自撰辑书,包括《记过斋赠言》一卷附《言行略》一卷《崇祀乡贤录》一卷、《记过斋文稿》二卷、《贞寿堂赠言》一卷(辑)、《师友札记》四

  • 学易阐微

    四卷。清罗登标撰。罗登标字子建,宁化人。康熙时举人,官任松溪县教谕。此书都是辨别易中疑义的,共有七十四论、五考、三十三解,合计一百一十二篇,大多都因循前人之说。首卷第一篇论画前有易,未免肤浅。卷三中以

  • 无类生诗选

    一卷。明郎兆玉撰。兆玉,明代末年人,生卒年均不详。字完白,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淮安府同知。该编古今体诗均备,前后无序跋,原书没有注作者姓名,考证《仁和县志》及《钱塘县志》始知其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