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浅见录

礼记浅见录

十六卷。朝鲜权近(1352-1409)撰。权近,朝鲜高丽末叶李朝初期哲学家,原名权晋,字可远、恩叔,号阳村,安东(今地不详)人,出身贵族,文科及第,王氏高丽期间两次出使中国明朝,力主亲明政策,后因礼部咨文之祸而被流放;1392年,李氏朝鲜建立后,重新被录用,官至中枢院使,并再度出使明朝为改善两国关系作出了贡献,被封为一等使命功臣,曾受命编纂《东国史略》,著有《入学图说》,《阳村集》《五经浅见录》《东贤事略》。是书乃依宋陈澔《礼记集说》之本,而复为之集释。《礼记》虽小戴所集,然多为周秦儒家之书,如《大学》之言正心修身、诚意、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之言性道,《曲礼》之言敬,《檀弓》之言丧礼,《儒行》之言威仪,《礼运》之言经国,皆儒家之经世思想。汉代经师,如马融、卢植等,虽为之注释,然于精义少有发明,至宋二程表章于前,朱熹发挥于后,其学始复大明。陈澔乃集诸家之说荟萃为一书,在当时实为善本。权近是书乃厘其伪脱,次其简编,仿《大学章句》之例,定为经传;文义有可疑者,皆有论辨,析理甚精,而持论甚正,足称陈氏之功臣。惟《礼记》本汉人戴圣撰集,其中有七十子后学之遗文,亦有汉儒之撰,何者为经,何者为传,证佐甚少,殊难考订。昔朱熹强分大学经传,为学人讥,而权近之分《礼记》,亦未免有造作之嫌。是书初刊于耽罗,未几板毁,故原本传者稀少,今朝鲜所流传之本,为宋廷奎幼文所重刊者,即奎章阁藏刊本。

猜你喜欢

  • 鲁诗传

    一卷。汉代申培撰,清代王谟辑。王谟生卒年不详。本书收集了典籍中关于鲁诗的说法共六十一条,虽不完备,但颇有价值。据《汉志》记载,申公《鲁故》原有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汉志》又称,“汉兴,鲁申公为

  • 大鄣山人集

    五十三卷。明吴子玉撰。吴子玉,字瑞谷,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中贡生。此集中分体二十,皆以某部为题。其叙事,志略、说谱等目,均为自拟。是集初刻于隆庆年间,题《吴瑞谷集》,只十六卷。集前有何其贤序。

  • 延身益寿论

    一卷。英国爱凡司(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化学卫生论》)译。此书论及人老之故和天然之死、人老死及质之根源、如何饮食以致延年、人与动植物益寿之案、人生免病之法,益寿可用之药,最后为结论。此书立

  • 快雨堂题跋

    八卷。清王文治(1730-1802)撰。王文治,字禹卿,别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乾隆三十五年殿试及第,官翰林侍读,后为云南临安府知府。王文治能诗、擅书。其书法源出董其昌,秀逸天成,名闻海内

  • 唐碑帖跋

    四卷。明周锡珪编撰。周锡珪,字禹锡,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该书所载均为唐碑,书后还附有五代碑一种。各碑就周锡珪所见,各为题跋。但唐尉迟敬德碑,乃遗不载。他在前人如黄伯思、米芾等人考释的基础上,对有些阁

  • 古今医统

    见《古今医统大全》。

  • 道德真经疏

    四卷。旧题唐玄宗(见《御注道德真经》)御制。唐玄宗李隆基曾撰有《御注道德真经》,又有《御制道德真经疏》,似乎不该有此书,史志也都没有著录。此书卷前有《道德真经疏外传》,开列“见行注者”六十余家,其最后

  • 春秋谳义

    九卷。王元杰(生卒不详)撰。王元杰字子英,吴江(今属江苏省)人,元代经学家。家世业儒,至正间领乡荐,以兵兴不仕,教授乡里以终。此书辑程颐、朱子论《春秋》之言分缀经文之下,又节录胡安国《春秋传》以尽其意

  • 中庸绎蕴

    三卷。清胡笴撰。笴字东潭,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卷首有笴自序。序中称《朱子章句》依文训义,言简意赅,真能阐发《中庸》,但未尽《中庸》之蕴。其又认为,并非《章句》不足以尽《中庸》之蕴,而是《中庸》之

  • 至正集

    八十一卷。元许有壬撰。事迹见《圭塘小稿》条。此集原本一百卷。其弟有孚《圭塘小稿》序中称:“门生集录缮写方毕,先生捐官。犹子太常博士桢忽遭起遣,仓促之间,书籍失佚。”今本八十一卷,不知何时复正。内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