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庭吟
二卷。明孔承庆(1420-1455撰。承庆,字永祚,曲阜(今山东曲阜市)人,生卒年不详。为孔子六十代孙,年三十一未及袭封而卒。其外祖父王惟善将遗诗汇集成此编。内有明景泰间同郡许彬序及明天顺元年(1457)长洲刘铉序。然此本早经散佚。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衍圣公孔毓圻检校先世稿,又得而重新补葺刊刻。承庆未见有诗名称著当时,遗其诗多为平俗之句,未能为世人称道,故无影响。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二卷。明孔承庆(1420-1455撰。承庆,字永祚,曲阜(今山东曲阜市)人,生卒年不详。为孔子六十代孙,年三十一未及袭封而卒。其外祖父王惟善将遗诗汇集成此编。内有明景泰间同郡许彬序及明天顺元年(1457)长洲刘铉序。然此本早经散佚。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衍圣公孔毓圻检校先世稿,又得而重新补葺刊刻。承庆未见有诗名称著当时,遗其诗多为平俗之句,未能为世人称道,故无影响。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一卷。宋魏泰(详见《东轩笔录》)撰。是书专论唐宋诗人的诗歌创作。卷中编次,记事与议论相间。然每及诗人,于唐则推崇杜甫,而贬斥白居易、元稹、孟郊、贾岛;于宋则独推王安石之佳句,而恨欧阳修之诗缺少余味,讽
十二卷。明翁长庸撰。长庸,琴川(今江苏常熟)人。《春秋宝筏》又名《春秋胡传》。该书辑录宋代学者胡安国《春秋传》中的要点,偶尔也参考其他诸家之说,以阐释《春秋》。目的是为学子提供一个简明的读本,作为应付
三十三卷。元戴侗(生卒年不详)撰。戴侗字仲达,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宋淳旸中(1241-1252)登进士第,由国子监主簿守台州。德旸初(1275)由秘书郎迁军器少监,辞疾不赴,不详其所终。是书乃以六书
一卷。清史致准(详见《尚书绎闻》)撰。致准字伯平,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同治中曾在云南作官。他自称曾经读《左传》,有疏解数十条,大半已经遗忘,把还记得的录出,成《读左评录》一卷。此书是史致准的读书笔记
四卷。明王时槐(1522-1605)撰。王时槐,字子植,号塘南,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礼部郎中、福建佥事。累官太仆少卿,降光禄少卿。隆庆末,出为陕西
一卷。清俞樾(1821-1906)撰。《韩非子平议》是俞樾所著《诸子平议》中的第九种书。在《韩非子平议》中对《韩非子》一书的文字进行了校订,更正了一些错误。书中的见解有许多可取之处。《韩非子平议》有《
一卷。清鹿氏后人编辑。该书汇集明朝鹿久徵及其子鹿正、孙鹿善继、曾孙鹿化麟各碑铭家传。久徵字子诚,号豫轩,直隶定兴人,万历进士,官至御史。正字成宇,值珰祸以援救左、魏、周三君子而有义闻。善继之事迹见《鹿
一卷。续集一卷。明王琼(生卒不详)撰。王琼,字德华,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明成化年间(1465~1487)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督陕西三边军务,著有《晋溪奏议》、《漕河图志》、《北边事迹》、《西番事
三卷。清王仁俊(详见《辽文萃》条)辑。王仁俊认为西夏思恭子弟,一姓相传,历王五代,元昊崛兴,翻译经典,崇尚儒术,尊孔子为至圣,帝之以文宣,衣冠制度奄有中国遗风,其文章辞命,有可观者。遂于编次《辽文萃》
八卷。《赋抄》四卷。《楹语》三卷。清杨浚(?-1890)撰。杨浚,字雪沧,福建侯官人。官内阁中书,游左宗棠军幕多年,足迹万里,堪称壮游。《诗钞》纪年编次,收古今体诗一千五百二十六首。杨浚酷好作诗,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