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石笥山房文集

石笥山房文集

六卷。《补遗》一卷。《诗集》十一卷。《诗余》一卷。《补遗》二卷。《续补遗》二卷。《年谱》一卷。清胡天游(1696-1758)撰。胡天游,字稚威,一字云持,一名騤,曾改姓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雍正七年(1729)副榜贡生。乾隆元年(1736)入都应博学鸿词试,丁忧不赴,次年补考,以病罢试。又次年中顺夫副榜,考授州同衔,但迄未选官。十余年后,应举经学,又为忌者中伤而废。终生落拓,最后客死太原。胡天游工诗歌,兼工古文,尤擅骈文。一生贫困,抑郁不平。其五言古诗《烈女李三行》,可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媲美。其诗歌大抵取径于韩愈、孟效,雄奇拗涩。如古诗《龙钟》、《槐柏》、《将登华岳》乃近体诗《晓行》等,皆为佳作。金天翮《答樊山老人论诗书》曾曰“天游傲诞,洞精骇瞩。”风格与诗风相近,互为烘托,相得益彰。齐召南序曰:“言诗文工且敏,磊落擅奇气,下笔惊人,骄挺纵横,不屑蹈常袭故,雄声瑰伟,足与古作者角力,必首推山阴胡子稚威”。本书先后有清嘉庆、道光、咸丰等几种刻本,均为后人所编。各版本内容递相增益,以咸丰二年(1852)重刊本最为完备。该本收文集六卷,有赋、拟表、拟奏、拟颂、序、记、启、书、碑碣、铭、杂著、祭文、哀辞、墓志铭、传附等一百余篇;补遗一卷,有论、记、铭、序、书、传等十余篇;《诗集》十二卷,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言排律、五绝、七绝、杂体诗等九百余首,卷十二为词,有六十余首;《补遗》为上、下二卷,有一百余首;《续补遗》为上、下二卷,有三百余首。集中《文集》、《诗集》卷次各为起讫,卷首均有总目。诗歌都分体排次,共一千四百二十首。卷首有新旧各本诸家题序及所撰胡天游《哀辞》、《传》、《年谱纪略》及小像等,卷末俱有跋语。本书为清咸丰二年(1852)重刻本。后在民国间有铅字翻印。

猜你喜欢

  • 李子金所著书

    四种,十二卷。清李子金撰。李子金原名之铉,以字行,鹿邑(今属河南省)人,生卒年不详。精数学。本书所收四种,均为数学著作。《隐山鄙事》一卷、《算法通义》五卷、《天弧象限表》二卷、《几何简易》四卷。有稿本

  • 礼器图

    十七卷。清吴之英(?-1918)撰述。之英字伯朅。四川名山(今四川省中部)人。由贡生朝考二等,改选灌县训导,后历主成都尊经、锦江两书院讲席。至二十余年,之英为王壬秋入门弟子。同光间,王掌教尊经书院时,

  • 补句读叙述

    一卷。清武亿(详见《经读考异》)撰。本书包括《补摭言五代会要》、《宋史选举志》、《文昌杂录》、《补笔谈》、《西溪丛书》、《容斋四笔》、《尚书古文疏证》、《潜邱札记》、《陈氏纲目订误》、《钟山札记》各一

  • 乐纬动声仪

    一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此《乐纬动声仪》一卷凡二十九条,系谈乐声发动等内容。声有缓急之不同,分为五种即宫、商、角、徵、羽,又各以人事当之。以人事不同而推出乐声不同的原理,故宫为君,其声宏以舒;商为臣

  • 西夏纪事本末

    三十六卷。清张鉴(1768-1850)撰。张鉴,字春冶,号荀鹤、贞疾居士,别名秋水。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一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早年讲学阮元之诂经精舍,谋划海防,倡导海运,赈济灾区。工诗擅文,

  • 易经补义

    ①四卷。明方芬撰。方芬字舒林,安徽歙县人。此书全列《本义》于前,而把自己所阐发的意思附赘在书末,均标有“补”字加以分别。所得非常肤浅。凡例说,述其王父有度所撰《易旨正宗》,及其父希莱《易经要旨》而作此

  • 五经析疑

    ① 一卷。题宋邯郸绰(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清王谟(见《圣证论》)辑。此书陶宗仪《说郛》辑本题魏邯郸绰撰,而王谟辑本则题宋邯郸绰撰,均无根据。王谟避开《说郛》辑本,从《初学记》辑出四条,从《北堂书钞》

  • 小戴礼记注

    无卷数。东汉卢植(159-192)撰,清王谟辑佚。卢植字子干,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官至九江太守。少与郑玄俱从马融受学,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书。事迹具《后汉书》本传。是书隋志著录作十卷,

  • 匪莪堂文集

    五卷。清刘岩(1656-1716)撰。刘岩字大山,本名枝桂,字月丹,号无垢。江苏江浦(今南京)人。刘岩妙于音律,善绘事,尤喜奕,以善奕名里。后发愤读书,入县学,为诸生。康熙棋进士,入翰林。名震京师,文

  • 宁明州志

    二卷,清王炳绅修,黎申产编辑。王炳绅,字云书,云南省宾川县人。光绪八年(1882)任宁明知州。黎申产,号崧山,壮族,广西宁明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庆远府学训导,归故里任宁江书院山长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