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白孔六帖

白孔六帖

一百卷。亦称《唐宋白孔六帖》,《白氏六帖》,《白氏六帖事类集》,或《白氏经史事类六帖》,唐白居易(772-846)、宋孔传(生卒年不详)编撰。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下邦(今陕西省渭南县)人。出生于小官僚家庭。二十九岁中进士。曾做过周至县尉,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刑部侍郎,晚年曾外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全唐诗》存诗三十九卷,三千多首。继承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倡导了“新乐府运动”。诗歌语言平易浅近,时称“元和体”。孔传,初名若古,字世文。孔子第四十七代孙,充州仙源(今山东曲阜东北)人。居官累迁左朝议大夫、知州等。著有《东家杂记》、《孔子编年》、《杉溪集》等。据杨文公《说苑》所记,白居易在编辑《六帖》时,用几千个陶罐,各题门目,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学生采摘唐经籍中典故词语、诗文佳句,投入罐中,然后分门别类汇辑成书。原称《白氏经文事类》、一名《六帖》,三十卷。关于书名《六帖》,说法不同。一说,本书共三十卷,合数卷为一册,共六册。每册版心标有帖一至六等字,因而取名“六帖”。又说,唐代考试制度,以六科取士,试题叫“帖”,此书供考生应试之用,故名“六帖”。北宋孔传仿《白氏六帖》体例,辑唐五代诸籍,续作《六帖新书》,又称《后六帖》,三十卷。《白氏六帖》,各卷首有“总目”一页,共计二百三十五目,分一千三百六十七门,另附五百零三小目。其引用资料,杂乱无序,不注出处。后经南宋晁公武曾祖晁仲德考其出处,逐一加注,其书的价值更高。孔传的《后六帖》成书于绍兴初年,始刻于乾道二年(1166)。分一千三百七十一门。为加区别,后人方冠以“白氏”、“孔氏”之称。后来有人将二书合并刻刊。名《唐宋白孔六帖》。以《白帖》为主,将《孔帖》各类附入其下,分为一百卷。总共一千三百九十九门,较《白帖》多三十二门,较《孔帖》多二十八门,即今通行本。《白帖》,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吴兴张氏影印傅增湘藏宋绍兴刻本,名《白氏六帖事类集》。吴门汪氏有宋刊本《唐宋白孔六帖》,杨惺吾藏宋本《白孔六帖》、《四库全书》本、1933年园影印本,1987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刊本。

猜你喜欢

  • 粤匪纪略

    ①一卷。清姚宪之(?-约1857)撰。姚宪之字涤山,浙江余杭(今临平镇)人,由监生报捐官山东长清县丞。咸丰三年(1853)升宁阳知县。这正是太平军北伐进入直隶,接着北伐援军义进入山东的时候。他根据《黄

  • 思兰堂诗集

    五卷。清曾纪元(生卒年不详)撰。曾纪元字竹麟,湖南湘潭人,清末时在世。此集为曾纪元卒后,其子广武取纪元手稿编次,由王闿运勘订梓行。卷首有王闿运《序》,称“纪元幼时下笔成章,其材志不可限量,以为必有大成

  • 春秋世族辑略

    二卷。清王文源撰。文源字梦圃,丹徒(今江苏丹徒)人,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年)恩科孝廉。性耽《左传》,尤工小楷。著有《春秋列国辑略》及《春秋世族辑略》。该书作成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未及

  • 舜典补亡

    一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舜典补亡》一书坚信古文《尚书》,不信今本《尧典》与《舜典》之分篇。今传《舜典》前有“曰若稽古帝舜……”28字,本是南朝齐姚方兴所加,其作伪甚明。奇龄遂弃之,截取今

  • 别本干禄字书

    二卷。唐颜元孙撰。是本乃顺治进士柏乡魏裔介所刊。《四库提要》列入《存目》,称为“别本”。它与湖本、蜀本不同:一是卷端加以考证,或题为“炎武按”,当是顾炎武之语;或不标姓名,不知出于谁手,可能就是魏氏所

  • 黄帝内经始生考

    三卷。明阴秉旸(生卒年不详)撰。阴秉旸,自号卫涯居人,汲县(今属河南省)人。作者于此书前有自序,说明撰述宗旨,系因为《内经》中“始说”内容世人甚少了解,所以予以诠次条疏。作者解释“始生”含义即是:“乃

  • 李文恭公行述

    一卷。清李概等撰。此书所述为其父李星沅(1797-1851)事迹。星沅字子湘,号石梧,湖南湘潭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历任编修,汉中知府,陕西、江苏巡抚,云贵、两江总督等官。道光三十年(18

  • 文溪词

    一卷。宋李昂英(1201-1257)撰。李昂英字俊明,番禺(今广东广州市南部)人。宝庆三年(1227)进士。官至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卒后谥忠简。李昂英初任临汀推官,陈孝严激军变,尽出家资抚定之。李昂

  • 太平县志

    十八卷。清庆霖修,戚学标纂。庆霖字旭亭,长白人。戚学标字鹤泉,原任河南涉县知县。《太平县志》嘉庆十六年(1811)刻本,全书十八卷,十三志,为地舆、建置、赋役、学校、祠祀、军政、庶政、职官、选举、人物

  • 郭庆藩行述

    一卷。清郭振镛编著。振镛清末叶湖南湘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书记其父郭庆藩生平事实。庆藩字孟纯,郭嵩涛侄,诸生。由军功保知府,官至江苏候补道。书中所述办盐厘海运诸事,与实相符,至于开矿行钞诸策却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