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瑞墨斋米书

瑞墨斋米书

二卷。帖尾有“瑞墨斋书”四字。其卷一为葛枚端和宠千依许本重刻,皆为米氏所作诗词;卷二为米氏于宋元丰壬辰重九之际戏作二诗。其中卷一为真迹;卷二为赝本。葛氏重刻本后有壬寅(万历三十年即1603年)申鼎铉跋,记述了葛枚端和庞千之重刻经过,并给予了较高评价,称赞其“字字骞翥,笔笔奔逸”。该刻帖虽为木板,但于米书之丰采神骨,曲尽其妙,令人称快。后者不具刻者姓名,虽字之大小与申跋本并无差异,而其中乖误之处却很多,且笔势软弱,无气无骨。如是之二卷鱼目混珠,真假混杂、共存一帖之内,可知明代伪书假帖之盛。有清鄄城本。

猜你喜欢

  • ■古楼汉石纪存

    一卷。清潘祖荫编。潘祖荫,详见《攀古楼彝器款识》条。本书卷端题汉石纪存,书内首为汉沙南候获石刻缩本,次为双钩原本,次为张之洞释文,末为张之洞、吴大澂、王懿荣的考识及潘氏的题识。本书虽署名汉石纪存,而书

  • 奕世增光录

    八卷。明王道行编。王道行,字明南,阳曲(今山西定襄县)人,生卒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至左布政使。乃“续五子”之一。该书是其任常镇兵备副使时,替魏校所编集刊刻,主要记载魏校的遗文遗事。书

  • 贻砚垒诗稿

    四卷。《衍波词》二卷。《骈体文》一卷。清孙荪意(生卒年不详)撰。孙荪意,字秀芬,又字苕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贡生高第之妻。清代文学家。此书有嘉庆二十四年(1819)刊本,与高颖楼《额粉盦集》合刻。

  • 北里志

    一卷。唐孙棨撰。孙棨字文威,唐僖宗时人,生平不详。《北里志》属笔记类。记载唐宣宗时代以后的长安(今西安)城北康平里的歌妓生活,共十五篇,该书对当时妓院生活记载颇详,涉及到一些公卿子弟时也真实地录其名姓

  • 周易参同契解

    三卷。南宋陈显微(生卒年不详)撰。陈显微,字宗道,号抱一子。淮阳(今河南省)人,临安佑圣观道士。撰有《周易参同契解》、《玄圣篇》、《显微卮言》、《神仙养生秘术》、《文始真经言外旨》等。前人研究《周易参

  • 佚礼扶微

    五卷。清丁晏撰。丁晏(1793-1875)字柘堂,江苏山阳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平生精研经学训诂,笃好郑学。辑《禹贡集解》三卷,对《诗经》之郑笺、“三礼”之郑注研究尤深,认为孔疏曲解郑学,因之

  • 管城硕记

    三十卷。清徐文靖(1667-1756)撰。徐文靖字位山,又字禺尊,安徽当涂人,雍正举人,官至翰林院检讨。晚年一直在故里“翠螺书院”主讲。一生务古学,讲求实学,考据经史,著述甚富。徐文靖著作大部分已在十

  • 禹贡正诠

    四卷。清沈彦渠撰。沈彦渠字溉若,号巽园,浙江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沈彦渠在自序中声称“聊正诸家之说,以诠明经旨,”即为本书命名之由。书另有俞樾和杨岘的序,对此书之得失都各有所见。如俞樾认为,此书在

  • 孝经集解

    ① 一卷。清蒋永修(生卒年不详)撰。永修字慎斋,号纪友,宜兴(今属江苏)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平越府知府,湖广提学副使。著有《慎斋遇集》。该书依照《孝经》之文诠释,以训童蒙。本与《小学》合

  • 丧服经传陈氏注

    一卷。陈铨撰,清马国翰辑。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说,陈铨不详何人。《隋书·经籍志》也仅题铨名。看其序次在晋孔伦集注下,宋裴松之集注上,陈铨应当是晋宋间人。《唐书·艺文志》与《隋志》都著录一卷,现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