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珩璜新论

珩璜新论

又作《孔氏杂说》。一卷。北宋孔平仲(生卒年不详)撰。孔平仲字毅父,又作毅甫、义甫,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元祐中提点江西刑狱,坐置英州。绍圣中,言者劾其元祐时附会当政,出知衡州;又劾其不推行常平法,继韶州。崇宁初,召为户部金部郎中,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被劾罢而卒。孔平仲长于史学,工文词,著有《续世说》、《谈苑》、《朝散集》等多种著作。是书一名《孔氏杂说》,吴曾《能改斋漫录》即引作《杂说》。清修四库全书采进本卷末有淳熙庚子(1180)吴兴沈诜跋,称渝川丁氏刊本已名《珩璜论》。说明宋时此书就有二名。大约此书原名《孔氏杂说》,后人以《大戴礼》载曾子曰:“君子之言,可贯而佩。珩璜皆贯而佩者”之意,推重其书,改易此名。是书以考证旧闻为主,间托古事以发议论,其说多精核可取,非言无根柢者可比也。卷末附录杂说七条,杂载诸事。可供治经史文化者参考。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宛委山堂《说郛》、《墨海金壶》、《珠丛别录》、《宋人小说》等丛书作《珩璜新论》一卷,《墨海金壶》、《珠丛别录》少六条。《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作《珩璜新论》四卷。《古今说海》、《格致丛书》、《唐宋丛书》、《说库》等丛书作《孔氏杂说》一卷,多摘录不全。《宝颜堂秘笈》本作《孔氏杂说》四卷,但卷二有残缺。《丛书集成初编》依据《学海类编》本排印,为较好较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集验背疽方

    一卷。宋李迅(生卒年不详)撰。李迅,字嗣立,南宋时泉州(今属福建省)人,官大理评事,以医著名,尤精外科。李迅持心近厚,医德高尚,广收方书,多蓄药味,有问方者必告,有求药者必予,毫不吝啬,积平生经验,潜

  • 忠义堂帖

    四卷。清光熙重刻宋本。光熙字吉甫。工书,学颜真卿。知名于同治、光绪年间。此帖卷尾有二跋。原帖为宋嘉定八年(1215)刘元刚刻颜真卿法帖。又过二年即嘉定十年(1217)巩平续刻而成。按程南村记此帖共四十

  • 本经

    见《神农本草经》。

  • 汲古编

    四卷。不著撰者姓名。其书杂抄古事。分为七十三门。内容舛误很多。如伊尹耕有莘之野,乐尧舜之道,三聘就汤,阿衡作相。此事应列于名臣类中,而列于忠烈门中,与程婴、公孙杵臼相连。每门之末,必留数页空纸,似备随

  • 藕居士诗话

    二卷。明陈懋仁(详见《年号韵编》)撰。是书约成书于明崇祯时。前有作者自序。因陈懋仁与袁宏道、钟惺、谭元春游,故其论诗大旨,以公安、竟陵为宗。自序称集中考证多而评论语少。今观此书,如元王烈妇,明铁铉女诸

  • 铜梁山人诗集

    二十五卷。清王汝壁(?-1806)撰。王汝壁,字镇元,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铜梁(今四川铜梁)人。中进士后分吏部学习,曾任员外郎、礼部郎中,吏部郎中,直隶顺德府知府,保定府知府等职。乾隆五十五

  • 潜江县志

    ①清王又旦修,朱士尊、向大观纂。王又旦,字幼华,陕西郃阳人,进士,官潜江知县。朱士尊,字伟臣,一字石户,晚年华农老人,本县人。向大观,字望湄,号迈舫,本县人,进士,官怀远知县。按潜江,汉为江陵县地,宋

  • 吴氏遗著三种

    五卷,附录一卷。清吴凌云(?-1803)撰。吴凌云字得青,一字客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岁贡生,早年受业于养父,潜心经籍的研究,终生不入仕途。吴凌云独创以字解经之法,据许慎《说文解字》探索经义,确

  • 范太史集

    五十五卷。宋范祖禹(1041-1098)撰。范祖禹,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县)人。祖禹少孤,由叔祖范镇抚养,闭门读书。后举进士甲科。曾从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达十五年之久。书成,

  • 眼科秘书

    二卷。清释月潭(生卒年不详)撰。释月潭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四川人,住峨眉山,为眼科名医,康熙年间,翰林荆南张志清游蜀,张氏喜集医方,闻释氏藏有秘书,于镇将席上遇之,乞其书不可得,故效法朱彝尊窃取钱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