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熊襄愍尺牍

熊襄愍尺牍

四卷。明熊廷弼(1569-1625)熊廷弼,字飞百。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万历进士。万历四十七年(1619),任辽东经略。当时后金(清)崛起,他招集流亡,整肃军令,训练部队,加强防务,在职年余,后金军不敢进攻。熹宗即位,魏忠贤专权,他被排挤去职。天启元年(1621)辽沈、沈阳失守,再任经略,而实权落入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手中。化贞大言轻敌,不受调度,次年大败溃退。他同退入关,后被魏忠贤冤杀。著有《辽中书牍》、《熊襄愍奏议》。是书首载姚莹序,略言熊襄愍公,自钞初次经辽军中,与人尺牍,现刻集内者,仅二十余篇,其未刻者,犹二百三十余篇。读此,乃知诸人所为倾侪及姚宗文疏劾弃群议布难独见。当时廷议皆以用愍煖兔诸部,攻东为奇策,独公不谓然。此其所谓弃群策,不见公诸书,安知煖兔不为用之情形。神宗加天下赋八百万,饷辽东者五百万,而户部、兵部应付不力,读诸书然后知草缺、马缺、饷缺、粮缺、兵逃、将逃之实。此史传所未尝载。至于军中号令条教,为古人兵书所未言者,多见愍公与将帅书,可为法者不一。昔得愍公手书此本王昆陵,清江夏童石塘太守,见而刻之,以广其传。是书分四卷。卷,首答李总兵怀信、与柴李贺三总兵、至回同知张文达。卷二,首答文受寰,(即蓟辽总督文球),至与高监军(即监军道高出)。卷三,首与元静初掌科(即元诗教),至袁位字永道(即袁应泰)与元元静初掌科。卷四,首与柴总兵(即柴国柱),至答周毓阳。兹详为厘核,诸书多无年月。惟卷四,与兵部书后之与周毓阳书,细注庚申三月,似止于此时。按文球以万历四十七年(1619)九月总督蓟辽。天启元年(1621)七月疾去。周永春以万历四十六年(1618)八月巡抚辽东。泰昌元年(1620)九月忧去。代永春者,即为袁应泰,而卷四答袁位字书,仍称永道,不称辽抚。则是书所载尺牍,未及廷弼解经略之时,恐尚非初次经辽尺牍全稿。按奏议内奏旨交代疏,在泰昌元年(1620)十月十七日,距三月,尚多七八月,末有道光十六年(1836)湖南邵阳魏源跋。熊襄愍万历末,经略手札二百五十四首。今集中所刊书札,皆天启初再起经辽时作,其万历初任,仅二十余札,不及此十分之一。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刊本。

猜你喜欢

  • 广社

    无卷数。明张云龙(生卒年不详)撰。云龙,字尔阳,华亭(今上海)人。此书成于崇祯末年,在陶邦彦所作《灯谜》的基础上加以广充,而成此书。前载作谜语的格式,取字义相似者配合一句,暗射成语。后借诗韵平仄分注,

  • 俨山外纂

    见《俨山外纪》。

  • 论文偶记

    一卷。清刘大櫆(1698-1779)撰。刘大櫆字才甫,号海峰。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尝为县教谕。刘大櫆是清代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之一,其《论文偶记》是反映桐城派文学思想观点的重要著作。刘大櫆在方苞的“义

  • 丁卯集

    二卷。《续集》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唐许浑(约844前后在世)撰。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武后朝宰相圉师之后。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圉师为安陆许氏。许浑为其后

  • 潜山县志

    十二卷。清周克友纂修。周克友,字来公,清湖广公安县人,贡监生,官镶蓝旗教习,康熙三年(1664)来任潜山邑令。潜山县志自陈果创始后,于明万历十四年、十九年、四十二年三修,至清顺治十年四修。清康熙初,潜

  • 大唐创业起居注

    三卷 唐温大雅撰。温大雅,字彦宠,并州祁人,官礼部尚书,封黎国公。此书唐志、宋志皆作三卷,惟《文献通考》作五卷。此本上卷记起义旗至发引四十八日之事;中卷记自太原至京城一百二十六日之事;下卷记起摄政至即

  • 刘氏碎金

    一卷。清刘延禧撰。延禧字辰孙,江苏吴县人。刘氏精音韵之学而不喜著作。延禧殁后,其友人吴县雷浚辑其遗著一卷,名曰《刘氏碎金》,收入古韵通说跋一篇、答袁春巢书一篇、袤轩杂缀数则。所论颇能发明音理,证据确凿

  • 楼村集

    二十五卷。清王式丹(1645-1718)撰。王式丹,字方若(一作方石),号楼村。宝应(今江苏扬州)人。康熙中会试,殿试皆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后因病归故里,颇得巡抚宋荦赏识,为“江左十五子”之首。本集由

  • 朗吟阁法帖

    十卷。清世宗雍正(1678-1735)书。清世宗雍正,即爱新觉罗·胤禛,清圣祖第四子,初封雍亲王,康熙末,得隆科多等人的帮助谋得帝位,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雍正即位后用高压手段统治天下,

  • 时节气候抄

    六卷,首一卷。喻端士撰。喻端士,清嘉庆前后南昌人,《贩书偶记》时令类著其书为“道光元年(1820)密香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