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清真集校本

清真集校本

二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郑文焯,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大鹤山人、冷红词客,正黄旗汉军籍,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尝自称山东人,如词集《瘦碧词》自著“高密郑文焯”,词集《比竹余音》自著“北海郑文焯”。出生于世代仕宦之家,青少年时期曾随其父宦游山西和陕西一带,享受富贵公子的生活。大约二十岁前后经历了由富贵到贫穷的急剧转变。光绪元年(1875)中举,曾任内阁中书。因多次会试不中,遂绝意进取,弃官南游,旅居苏州。曾为江苏巡抚之幕宾。入民国,以清朝遗老自居,先后谢绝过清史馆和北京大学之聘,而以行医卖画自给。郑文焯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而以词人称著于世,人称晚清四大词人之一。俞樾评其词曰:“郑小坡孝廉精于词律,深明管弦声数之异同,上以考燕乐之旧谱。姜白石自制曲其字旁所记音拍,皆能以意通之。余尝戏谓君真得不传之秘于遗文者。乃其所为词又何其清丽婉约而情文相生欤?如〔绕佛阁〕、〔寿楼春〕诸调皆不易作,而诵之抑扬顿挫,沨沨移人,岂非深于律而又工于词者乎!”(《〈瘦碧词〉序》)。著有《说文引群说故》、《大鹤山人诗集》、词集《瘦碧词》、《冷红词》、《比竹余音》、《苕雅余集》和词论《词源斠坦》等。其大部分著作曾合刊为《大鹤山人全书》。此书校订宋周邦彦集,次第补遗,全依汲古阁本,词句异文,则择善而从。校语分列各词之后。正文大字,校语则双行小字。附《清真词校后录要》一文。其论宋元本题号之先后,宋元本篇目之多寡,宋元本体例之出入,周邦彦之身世,皆博极群书,考证详核。其间亦有可疑者,如〔瑞龙吟〕云:“前度刘郎重到”。文焯谓“度”字是短拍。然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诸家,均未和此韵,而梦窗又不叶,宫谱久亡。文焯之言,终难信之。相类之处亦有,但均为小疵,不足以掩全书之美。《清真词集》自以文焯所校为佳,即在清代校订词集之中,亦当以此为最精。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

猜你喜欢

  • 讯斋遗稿文钞

    二卷。《诗钞》一卷。清褚维垕撰。浙江余杭人。生卒年和事迹未详。此编文钞二卷。卷一收文十一篇。卷二收文十篇。诗钞一卷,包括古风、律诗、绝句,计五十首。卷首有其侄谭廷献撰叙,称太守之学于史,平生文章长于纪

  • 异语

    十九卷。清钱坫撰。钱坫生平见“尔雅古义”。是书依《尔雅》条例,分为十九类,一类为一卷。从群书中辑录方俗语词凡六百六十条。惟仅录原文,未注明出处,不便查考。前有钱坫自序,后有罗振玉跋语。有罗氏玉简斋刊本

  • 拱和诗集

    一卷,附一卷。元曹志撰。志字伯康,自号拱和居士。生卒年不详。金华(今属浙江)人。元末农民战争爆发,隐居不出。明洪武中,以遗逸荐,不就,终于家。此集为家刻。前有二序,不署年月,也不署撰人。卷末附拱和诗序

  • 韩非子平议

    一卷。清俞樾(1821-1906)撰。《韩非子平议》是俞樾所著《诸子平议》中的第九种书。在《韩非子平议》中对《韩非子》一书的文字进行了校订,更正了一些错误。书中的见解有许多可取之处。《韩非子平议》有《

  • 青溪遗稿

    二十八卷。清程正揆(1604-1677)撰。程正揆,初名正葵,字端伯,号鞠陵,又号青溪道人。入清后更今名。孝感(今属湖北)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入清后,官任光禄寺丞、工部侍郎等。顺治十四年(1

  • 易独断

    一卷。清末魏元旷撰。魏元旷原名焕奎,字斯逸,江西南昌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曾官刑部主事。此书所论共有十个方面。一论《易》为周代之书,《连山》、《归藏》都不叫《易》。二论周文王作易并非是为了

  • 海昌备乘

    五十二卷,图一卷,附录二卷。清钱泰吉纂辑。钱泰吉(1791-1863),字辅宜,号警石、深庐,嘉兴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文献学家,对方志学尚有一定研究。曾官达海宁训导二十七年,后主讲安澜书院。泰吉好藏书

  • 水田居士文集

    五卷。清贺怡孙(生卒年不详)撰。贺怡孙字子翼,永新(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曾与陈宏绪、徐士溥、曾尧臣等在豫章(今南昌市)结社,明亡后归隐乡里。康熙十八年(1679)为避举荐,削发缁衣,逃入深山,读书

  • 道园学古录

    五十卷。元虞集(1272-1348)撰。集字伯生。崇仁(今属江西)人。从学于吴澄。累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受命与中书平章越世延等修《经世大典》。此集共四编:《在朝稿》二十卷,《应制稿》六卷,

  • 诗经小学

    四卷。清段玉裁(详见《所订毛诗故训传》)撰。是书精善处悉经陈奂采入所著《诗毛氏传疏》中,但亦有未达者。如谓“螓首蛾眉”,《毛传》脱“蛾眉,好貌”四字,则臧庸《拜经楼日记》已议其非。又谓“陟岵”,岵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