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藏楼诗
八卷。郑孝胥(1806-1938)撰。郑孝胥字苏勘,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光绪举人,曾官湖南布政使。伪满洲国成立,出任国务总理大臣。《海藏楼诗》作于清帝逊位之前,郑孝胥尚未沦为汉奸。其诗风颇类晚唐韩屋、吴融,婉丽之中,悲风袅袅,亡国之思,时溢言表。七律尤佳,不作俗调,不独使事熨贴,对仗精工,其风神韵味亦俨然大家。其才情有余、学识渊博,所缺乃英雄骨气,如钱牧斋者人固无足观,然其诗不可废。此诗集初刻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刻于1914年。
八卷。郑孝胥(1806-1938)撰。郑孝胥字苏勘,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光绪举人,曾官湖南布政使。伪满洲国成立,出任国务总理大臣。《海藏楼诗》作于清帝逊位之前,郑孝胥尚未沦为汉奸。其诗风颇类晚唐韩屋、吴融,婉丽之中,悲风袅袅,亡国之思,时溢言表。七律尤佳,不作俗调,不独使事熨贴,对仗精工,其风神韵味亦俨然大家。其才情有余、学识渊博,所缺乃英雄骨气,如钱牧斋者人固无足观,然其诗不可废。此诗集初刻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刻于1914年。
一卷。明方孝孺(1357-1402)撰。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正学,宁海(今浙江省宁海县)人,宋濂弟子,以文章、理学著名。建文中,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改文学博士。燕王篡位后,以不肯起草登极诏书被杀,凡
一卷。清乔松年辑。《太平御览》第八十“帝尧刻璧,率群臣东沉于洛,书曰:天子臣放勋德薄,施行不亢。”《礼记·曲礼》疏所引,作《中候运行》;而《路史》则云:“尧刻璧为书沉洛,今《运衡》篇是也。”古代行、衡
二十卷。《续国雅》四十卷。明顾起纶(约1566前后在世)编。顾起纶字更生,号元名,一作元言。无锡(浙江)人。生卒均不详。累官郁林州同知。本书选录明代洪武至隆庆间诸家之诗。卷首仿钟嵘《诗品》、殷璠《河岳
十二卷。明龙膺(1560-?)撰。龙膺字君善,后改字君御,号朱陵,别号公、纶叟,合称纶先生,又号太虚里人,晚又号渔仙长。武陵(今属湖南常德县)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除徽州推官,后迁官国子博士。
三十三卷。清梅清(1623-1697)撰。梅清,字润公,号瞿山,宣城(安徽芜湖)人。顺治十一年(1654)中举人。再试礼部不第。善交游,与王士祯、徐元文友善。著有《天延阁诗集》、《瞿山诗略》是集为梅清
十七卷。清初编成。是书以崇祯皇帝的活动为中心,按年月详细记述了崇祯朝的国政大事,保留了当时朝廷中所呈缴的章奏、批件和派往各省地官员所收集的情况,是了解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和明末政治、经济、军事等情况的重要
一卷。明夏洪基(生卒不详)撰。夏洪基,字元开,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生平仕履不详。所著《孔子年谱纲目》成于明崇祯年间(1621-1644),其亦当为崇祯前后人。《孔子年谱纲目》对孔子事迹分年编排
四卷。清张文豹、梁廷佐纂修,董兴祚增修。张文豹,湖广麻城人,岁贡,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知县。梁廷佐,邑教谕。董兴祚,正白旗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任知县。旧志修于明崇祯间,其详不可考。康熙间
四卷。明毛宪撰。毛宪字式之,别号古庵。正德进士,官给事中。有《古庵文集》。毛宪在谏垣共八年,所上共三十一疏,集前有乡试策一篇,《谏垣奏草》在《古庵文集》外单独刊行。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