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一卷。五代蜀杜光庭(详见《了证歌》)撰。此书又名《名山洞天福地记》、《洞天福地记》。古来修仙者,常以仙山灵岳、洞天福地作为理想仙境。杜光庭撰《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将道教仙境分作十余类,首为仙山,次为五岳,再次为十大洞天,又附以青城山;又次为五镇海渎、三十六精卢、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二十四灵化等,都一一作以简述。其有关十洲三岛的记载,本于《十洲记》而略述;有关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二十四灵化等的记述,略同于《云笈七签》第二十七至二十八卷所载。此书对后世道教有一定影响,但清代学者不以为然。《四库提要》称此书“皆神仙幻官之言,故虽记山川,不隶地理焉”。然此书所记虽非地理类书,而其述神仙福地之传说,亦可为后世学者研究道家仙境之说提供可参之据;如再核其地理所在,对于当今开发旅游业则更具魅力。现存明《道藏》本、《百川学海》(题《名山洞天福地记》)本、《道藏举要》本,《道藏精华录》本、《说郛》本(皆题《洞天福地记》)。

猜你喜欢

  • 事物绀珠

    四十一卷。明黄一正(生卒年不详)编。黄一正字定父,扬州(今属江苏省)人。本书成于万历年间。《明史·艺文志》著录四十六卷。视其书目,自天文、地理至琐言、琐事,共四十六目,非四十六卷。书中所录的典故,割裂

  • 孔子家语注

    八卷。明何孟春(详见《何文简疏议》)撰。《孔子家语》原书二十七卷,《汉书·艺文志》曾著录,久佚。今本十卷,系三国魏王肃收集和伪造,其注亦系肃所作。此本明代罕传,崇祯以前,明人无见此旧本者。至崇祯末,毛

  • 师白山房讲易

    三卷。清张学尹撰。张学尹字子任,号听翁,湖南湘阴人,曾主讲宛南书院。此书成于道光九年(1829),为其在书院时的易学讲义。前有作者自序:“自束发受书,即寝食于易,以至于今。其始泛览于百家之言者十有余年

  • 洹词记事钞

    一卷附明良记四卷。明李鹗翀(生卒年不详)编。李鹗翀,字如一,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县)人。《洹词》本是崔铣所著文集,李鹗翀从中摘取有关论宋朝史事以及明初事迹者共六十一则,其中不涉及记事者一概不录。李鹗翀又

  • 春秋大义

    不分卷。清魏凤林撰。凤林,慈溪(今浙江慈溪)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论语微言》及该书行于世。据书前自序,知作者为咸丰、同治时人。《春秋大义》不分卷,厘为六十二条。首论《春秋》经旨,然后依据经文,阐发《

  • 月波洞中记

    二卷。不著撰人。此书见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为一卷,称老君记于太白山月波洞,凡九篇。晁公武《读书志》所言与郑樵基本相同,只是又说此书系唐任逍遥得之于太白山月波洞石壁上。今所传本系《永乐大典》所载。

  • 诗经提纲

    一卷。清姜炳璋(生卒年不详)撰。炳璋字石贞,号白岩,象山(今浙江象山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石泉县知县。博通经史,著有《诗序补义》二十四卷,《读左补义》五十卷,《诗经提纲》一卷,《周礼提

  • 隐公元年

    传 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初,郑武公娶于申,曰

  • 春秋经筌

    十六卷。赵鹏飞(生卒不详)撰。赵鹏飞字企明,号木讷,绵州(治今四川绵阳)人,宋代经学家。生平不详。除此书外,赵氏还著有《诗故》(已佚)。赵氏认为,说经者拘泥三传,各守师说,多失孔子本旨,所以此书主于据

  • 古本大学质言

    清刘沅撰。沅著有《四书恒解》,认为文字简略,学者拘泥于常说,不能遽通其义,故又作此书,朴实说理,期在人人可知,故名《质言》。是书大旨多主义理,唯不宗宋儒。如谓“明明德”三字,“明明”二字相连,明而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