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野集
三十六卷。明吕楠(1479-1542)撰。吕楠生平详见《周易说翼》(辞目)。吕楠集初刻于西安,既而佚阙。其门人徐绅、吴尊、陶钦重为删补编次,刻于真定。此本即真定刻本。凡三十六卷。吕楠之学出薛敬之,薛敬之之学出于薛瑄,由于授受有源,故大旨不失醇正。然又颇刻意于字句,好以诘屈奥涩为高古。往往离奇不常,掩抑不尽,貌似周、秦间之书,实则亦渐渍于空同之说。本书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三十六卷。明吕楠(1479-1542)撰。吕楠生平详见《周易说翼》(辞目)。吕楠集初刻于西安,既而佚阙。其门人徐绅、吴尊、陶钦重为删补编次,刻于真定。此本即真定刻本。凡三十六卷。吕楠之学出薛敬之,薛敬之之学出于薛瑄,由于授受有源,故大旨不失醇正。然又颇刻意于字句,好以诘屈奥涩为高古。往往离奇不常,掩抑不尽,貌似周、秦间之书,实则亦渐渍于空同之说。本书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二十卷。汉郑玄笺。是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二十卷,毛苌传,郑玄笺。两唐书经籍艺文志著录《毛诗故训》二十卷,郑玄笺。据《经典释文叙录》云,郑玄所作《毛诗笺》申明毛义,难三家。于是三家遂废。然其书笺与传
八卷。清吴庆坻(生卒年不详)撰。庆坻,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编乃吴氏与世贤士大夫交游,涉世历俗,网罗旧文,随笔杂录之文,刘承轩分类校注而成。共分八卷,即国闻、里乘、忠义、经籍、金石、书画、嘉言并附以
一卷。英国Robertson撰,英国John Fryer、汪振声同译。Fryer,中译名傅兰雅,口述翻译多种国外著作。是书首论公法源流,依次为公法大纲、公法沿革、自主与不自主之国、新得地与定交界法、使
八卷。清周宣猷(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周宣猷(生平详见《柯椽集》辞目)。此集共八卷。所录皆为其自乾隆十六年(1751)至乾隆二十二年所作之诗。分年编次。前七卷名《菤葹小草》,后一卷为《南巡纪盛》。
十一卷。明黄姬水(1509-1574)撰。黄姬水,字淳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五岳山人黄省曾之子。著有《贫士传》。是集诗六卷、赋一卷、文四卷,为黄姬水自吴门徙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所作,故以《白下》为
无卷数。东汉卢植(159-192)撰,清王谟辑佚。卢植字子干,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官至九江太守。少与郑玄俱从马融受学,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书。事迹具《后汉书》本传。是书隋志著录作十卷,
十二种,六十九卷。清曹寅(详见《居常饮馔录》)编辑。丛书以编者号命名(曹寅号楝亭),十二种为:元盛熙明《法书考》、宋朱长文《琴史》、南唐史虚白《钓矶立谈》、元钟嗣成《新编录鬼簿》、宋黄大舆《梅苑》、元
九十卷。李贤等奉敕撰。李贤(1408-1466),字原德,明初邓州(今河南邓县)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1433)进士。英宗复位后,进为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宪宗即位,
四卷。明许有谷撰。有谷字子仁,宜兴(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主要记叙历代贞烈人物事迹,寓有劝扬贞烈之旨。体例上按地域来区分类别,选录自古至明代人物,以人系地。总体上又分列传标题和列名不标
一卷。清黄以周(1828-1899年)撰,其子黄家岱述。黄以周字元同,浙江定海人,官浙江分水县训导,清代经学家。黄以周采集汉、唐至清关于礼制的解说,撰《礼书通故》一百卷,考释中国古代礼制、学制、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