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泛潇湘记

泛潇湘记

一卷。清黄之隽撰。黄之隽,参见《浯溪记》一种。黄之隽由湘至桂,泛舟潇湘,溯江而上,揽其全景作此记。湘为水最著闻于楚南,故以三湘见称,即潇湘、沅湘、清湘。永州以上为潇,以下为湘,潇不及湘之长且巨。彭而述《湘行记》中称,长沙而上,统于三湘,潇不复名,小臣于大,不独潇。彭氏过于苦为分明。黄之隽此行,在仲冬之月,所叙江流曲折旋绕,舟行忽左忽右,东南西北,步步易响,行程日久水澄澈,红叶翠柯,浓染密缀,不因寒损,其余平沙荒溪,浅无衰草,皆具楚骚之象。时则积雪于遥峰连阜之间,峭倩邃冷,描绘生动。篇中分纪全江山水的形形色色,可作潇湘八景图说读之。其记结论,有大抵潇湘之间,水纹石皱,岸容树态,真化工为画工,此黄之隽于山水之真意,其领会别有独到之处。此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帙。

猜你喜欢

  • 左传浅说

    二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征》)撰。作者治学侧重今文经学,站在今文经学家的立场上,对《左传》及杜预注提出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左传》不解经,并批评杜预等人以邪说诬《春秋》。但作者也不全盘否定《左

  • 四游记

    不知编者何人。小说合集,汇编明代四种神魔小说,所叙都是佛道两教神怪故事。成书时间有先后,语言风格也不统一。《东游记》一名《上洞八仙传》,又名《八仙出处东游记》,两卷五十六回。署名“兰江吴元泰”,作者生

  • 素行室经说

    二卷。清末杨誉龙撰。誉龙字云成。浙江钱塘(今浙江省余杭县)人,生卒年不详,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生。誉龙曾肄业诂经精舍,此书盖为其应课之作。大体按平时纂述的先后编目,而不依经书次序。如“公追戎于

  • 留春草堂诗钞

    七卷。清伊秉绶(1754-1815)撰。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墨庵,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员外郎。嘉庆三年(1798)为广东惠州知府,后任扬州知府。工书,尤擅隶书,

  • 古书句读释例

    杨树达撰。杨树达生平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本书搜辑误读之例,辨析句读,其《叙论》云:“句读不易,故前人往往误读。今采掇诸书,分条比辑,管窥所得,亦附一二。”初称《古书之句读》,北平文化学社,民国十八

  • 周易晓义

    九卷。清唐一麟撰。唐一麟宜兴人。由贡生而官至江宁府学训导。此书成于乾隆十三年(1748)。大旨主于义理,与《本义》没有太大的异同,只是不取朱子卦变之说。《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文选注残卷

    二卷。唐李善(630-689)撰。事迹见《文选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善注单行之本,世罕传。此本虽称从宋本校正。今考其第二十五卷陆云《答兄机》诗注中,有向曰一条,济曰一条。又《答张士然》诗注中,

  • 周易经传训解

    二卷。宋蔡渊撰。渊字伯静,号节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父蔡元定,弟蔡沈并为宋世大儒。蔡氏父子俱为宋熹门人,然渊之学实出于家学,故《宋元学案》卷六二《西山蔡氏学案》标“西山家学”,良是。朱彝尊《经义

  • 后汉书注考证

    一卷。清何若瑶(详见《汉书注考证》)撰。《后汉书注考证》共八十条,每条证注不多,却很中肯。如《光武纪》中“自是始贰于更始”,据国语注释“贰”为“二心”,何氏纠李注“离异”之误。又如“野谷旅生”,据《尔

  • 博物志

    十卷。晋张华(232-300)撰。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人。西晋文学家。张华少孤苦贫穷,曾以牧羊为生。魏末曾任佐著作郎、中书郎等职,入晋后任黄门侍郎。晋武帝与羊祐等共谋伐吴,遭群臣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