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法书要录

法书要录

十卷。唐朝张彦远(生卒年不详)撰。张彦远,约生于元和十年前后,字爱宾,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据《三祖大师碑阴记》和张彦远之先祖张嘉贞“相玄宗”,其子延赏“相德宗”,延赏子弘靖“相宪宗”,弘靖子文规,文规子彦远。故唐书称张彦远之祖为弘靖。张彦远博学能文,工书善画。“盖自宣宗大中之初,由左补阙为主客员外郎,寻转祠郎”,后出为“舒州刺史”,“久之复入为兵部员外郎”,“僖宗乾符二年累迁至大理卿。”(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法书要录》与《历代名画记》是张彦远两部重要著述,他曾自谦云“书则不得笔法,不能结字”,“画又迹不逮意,但以自娱”。但从这部著作中可以看出张彦远家学广博,造诣颇深。他曾以八分书录前人诗什数篇,仿古而出奇,非常人可比。张彦远在《法书要录本传》中曰:“得此二书,则书、画之事毕矣。”《法书要录》是一部书学论著汇编,收录自东汉一直到唐元和时期各家书法理论以及著名法书。但对某些见不到的书,只存其目;也有一些有录而无书者,如一卷中“王羲之教子敬笔论”、三卷中“蔡恽书无定体论”、四卷中“张怀瓘六体书”、“颜师古注急就章”等篇为张氏所删,不知何故,可谓憾笔。《法书要录》大体上按照时间的顺序分众家之书论为十卷。其中前两卷收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期间书论共十八篇(包括无书之目录);卷三至卷四为唐代书论二十一篇;卷五与卷六是窦息的《述书赋》,上、下两篇各为一卷;卷七至卷九为张怀瓘《书断》之上、中、下三篇各立为卷;卷十为《右军书记》。《法书要录》采摭繁富,自汉以来佚文遗篇,多赖此书得以流传,以致庾肩吾、李嗣真、张怀瓘、窦息等人皆本此书录;尤其最后一卷《右军书记》附王羲之帖四百六十余幅,兼献之帖十七幅,为后代书法的研究与发展留下了珍贵的基础史料。《法书要录》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书苑》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明正德嘉靖间刊本、《何义门校本》本、《四库全书》本。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范祥雍点校,启功、黄苗子参校本。1986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洪丕谟点校本。

猜你喜欢

  • 遁盦印学丛书

    十九种、四十二卷、附录二卷。清吴隐编。述历代摹印源流著作之书,有道光间顾氏《篆学琐著》,此书也属这一类。顾氏之书从唐李阳冰记起,此书则起于明代,凡顾氏所辑者不复列入,可以补顾氏之不足。从文彭《印史》万

  • 尚书地理今释

    一卷。清蒋廷锡(1669-1732)撰。廷锡字扬孙,号西谷,一号南沙。江苏常熟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康熙举人,赐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廷锡秉公执政,革除种种弊端,参赞机务,缜密周详,少工诗,善画花

  • 端人集

    四卷。清彭泰来(生卒年不详)编。彭泰来,字子大,号春洲,高要(今属江苏)人,约嘉庆、同治时在世。嘉庆拔贡。著有《昨梦斋文集》。此集为地方诗总集。前有彭泰来自序,称:“清代诗歌繁盛,而泰来有感于其郡尚无

  • 礼记注残本

    一卷。此书无撰人姓氏,仅存《燕义》第四十七,一卷。其编次首为《记文》、次录《正义》,再次《通论》,后录《余论》。大抵皆录宋元诸儒之说而证释,其自叙所见,则加“按”字,至清代诸儒之说,均未入录。且书内钩

  • 文选李注补正

    四卷。清孙志祖(1737-1801)编撰。孙志祖字诒谷,又称颐谷,号约斋,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进士,累官监察御史,著有《文选考异》等。唐李善注《文选》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注”之一,在唐代

  • 考正晚年定论

    二卷。清孙承泽(见《藤阴札记》)撰。此书以王守仁所作《朱子晚年定论》一文,不言晚年始于何年,但取偶然谦抑之词,或随问而答之语,及早年与人的笔记,特欲借朱熹之言以攻击朱熹,此不足为据。故乃取朱熹《年谱》

  • 宜宾县志

    五十四卷首一卷,清刘元熙修,李世芳纂。刘元熙,曾任宜宾县知县。李世芳,恩贡生。《宜宾县志》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全书五十四卷首一卷。其书无目录,共为多少卷难以稽考,今仅存三十八卷。卷首叙州知州张

  • 欧阳遗粹

    十卷。明郭云鹏编。其人爵里未详。卷首有嘉靖二十六年(1547)郭云鹏自序,他认为宋陈亮所编《欧阳文粹》仅录一百三十篇,所收太隘,遂补录八十三篇,附刻其后,以成此书。但本书持择,精不及《欧阳文粹》,博不

  • 古老子

    二卷。旧题许剑道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手刊。古人尊崇老子其人及书,常将《老子》一书刻于石上,以传后世,并题当事者字号以便青史垂名。收藏家又常于石上拓印图书以为珍品,此书则似为拓本。据《四库提要》载录,此

  • 东山书院课集

    一卷。胡元玉录。光绪十八年(1892),胡元玉主讲于湖南攸县东山书院。《东山书院课集》为该院习课之士所作。卷首有胡元玉的序文,还有王闿运为之所作的序文。全书内容除数篇杂文之外,其余的都是经学。此学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