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法书考

法书考

八卷。元盛熙明(生卒年不详)撰。据《书史会要》知其祖为鲜卑人,后居豫章(今江西南昌)。盛熙明清修谨饬,笃学多材,工翰墨,亦能通六国书。是书成于至正四年(1344)。是书卷前有欧阳玄、揭徯斯及虞集三序。据揭徯斯之序知,虞集之《法书考原序》在其前,揭氏序称“虞奎章既为之序,余特著其进书始末”。而欧阳玄之《法书考序》及揭徯斯之《法书考序》俱言及是书成时,近臣争相推荐,曾被朝廷推重。《法书考》分书谱、字源、笔法、图诀、形势、风神、工用等七类,末卷为附录印章、押署跋尾。卷一为《书谱》,辨古集评,集录仓颉以后自秦迄唐凡二百四十余人,成上、中、下三品,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后又列碑帖等六十余条。卷二为《字源》,其中语出独到,认识到“西方以音为母,华夏以文为基,诸国之风土语音既殊,而文字遂亦各异”。卷二中所列梵音十六声、三十四母(分为牙、齿、舌、喉、唇五音),及蒙古书四十一母,足资考证。卷三为《笔法》,分述如“操执”与“挥运”两方面。卷四为《图诀》,分述如八法、偏旁、勒法、向背法、垂缩法、点法、散水法、烈火法等凡三十种。卷五为《形势》,讲求书之布局,如布置、肥瘦等。卷六为《风神》,从情性、迟速、方圆等方面品评其高下。卷七为《工用》,指出学书须明确“宗学”,然后附以“临摹”之功,“丹墨”之要。卷八附录《印章》、《押署跋尾》;其中《印章》项附录较多,详细分为白字印、朱文印、三字印、四字印、轩斋印、名印、表字印等。《法书考》凡八卷,除卷一外,具采录成说,不支不蔓。其书对于运笔之妙,评书之精,甘苦疾徐之度,非一日之功可悟可成。是书虽采诸家之说,但择采甚精,颇足考证。有楝亭曹氏刊本、古书流通处影印楝亭十二种本,《十万卷楼丛书》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青溪诗偶存

    十卷。清蒋锡震(1662-1739)撰。锡震,字岂潜。江苏宜兴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是集分二十二种:《辍耕草》、《北征集》、《渡河集》、《赘肬集》、《北游草》、《楚游草》、《

  • 乐述

    三卷。清毛乾乾撰。乾乾字心易,别号匡山隐者,精天算之学,著述甚丰。此书前有张沐、潘元丰序及自序,共分三卷:上卷为审音第一,论述五声十二律次序、度数、积实及律管空谷成围径法、律管勾股求围径、律管弧矢验围

  • 瀛奎律髓

    四十九卷。元方回(1227-1306)撰。方回生平详见《续古今考》辞目。是书选唐、宋两代之诗,分四十九类,所录皆五、七言近体,故名律髓。自序称“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聚奎之义”故曰瀛奎。其大旨为排斥

  • 三经四书释义

    八卷。李滉(1501-1570)撰。李混初名端鸿,字景浩、季浩,号退溪、陶翁、退陶。朝鲜安东府礼安县温溪人。朝鲜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朝鲜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历任礼曹判书、艺文馆检阅、公州判官、丹阳郡

  • 政要论

    见《世要论》。

  • 简籍遗闻

    二卷。明黄溥(生卒年不详)撰。黄溥,鄞县(今属浙江省)人,黄润玉之孙。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以记明代轶闻为主,间及考证古事。如考胡一桂《十七史纂要》第三卷是董鼎之作。张光启《宋鉴节要》、刘定之《宋论》、邱

  • 圣门释非录

    五卷。清陆邦烈编。邦烈字又超,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毛奇龄之门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原题毛奇龄撰,实是陆邦烈自撰。此书取奇龄经说及其门人子侄之说以辨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之非,旨在突破宋儒的门户

  • 左传经例长编

    不分卷。清廖平(详见《左氏春秋杜注集解辨正》)撰。廖平是清末著名经学家、思想家,著述很多。此书为稿本,用红格竹纸抄写,每半页十一行,每行二十四字,小注双行,字数同。书法工整,点画不苟。封面左方有红签题

  • 列女传补注

    八卷。叙录一卷。清王照圆(生卒年不详)撰。照圆字婉佺,一字瑞玉,山东福山人,栖霞郝懿行之妻,受封为宜人。《列女传》为西汉刘向所著,始有曹大家、綦母邃、虞贞节三家注。大家注十五卷,至北宋犹存,见《史记正

  • 周易互体卦变考

    一卷。清任云倬撰。此书分旁通、反复、上下易三项,对易象中的互体、卦变及阴阳消息、当位不当位等都条分件系,并证之以卦爻进行疏证。按旁通义例,本出自虞翻,并非六十四卦都可以旁通。上下易和反复,也不能同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