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江陵集

江陵集

二卷。明朱讷(约1477年前后在世)撰。朱讷,字存仁,江苏宝应人。生卒年均不详。明成化十三年(1477)举人。选为鄞县令,抑制豪强,被挤调长阳,改江陵。以母忧遂不仕。朱讷曾说:“文主扬道,不限世代,岂必尊师马迁;诗欲近情,宜兼唐声,岂必止范汉魏。”可见其不主张摹拟,而主张广泛地学习。其子朱升之,传其学,与徐祯卿、李梦阳、康海、顾璘、何景明称六子。其孙朱藩,亦赋轶才,常随其往来田庐,赋诗体物。他倡之,子和之,孙歌之,其乐融融。其卒后,国子祭酒崔铣志其墓,集其诗上下二卷。杨循吉为之序。循吉与存仁及矣江赵粟夫同入南监,最相得。此集传本甚稀,《四库全书》及许多书目均未著录。今存有家刻本。

猜你喜欢

  • 徐氏说文段注札记

    一卷。清徐松(1781-1848)撰。徐松字星伯,大兴(今北京市)人。嘉庆乙丑(1805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陕西榆林府知府。著有《西域水道记》、《新疆志略》、《西域传补注》、《唐两京城坊考》等

  • 其一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秋。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 子夏易传

    一卷。清黄婉璚(1804-1830)撰。黄婉璚字葆仪,湖南宁乡人。城步县学训导黄本骐之长女,拔贡浏阳欧阳道济之妻。黄本骐颇能诗,黄氏濡染家学,年十二即习为吟咏。卒后,道济搜其遗稿,请婉璚叔父黄本骥删存

  • 民国福建通志

    三百十一卷,民国福建通志局纂修。福建省自宋梁克家《三山志》后,记舆地者,不下数十家。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颇称善本。民国初年,国会建议中央政府督各省修志。闽省当局因设通志局,主持重修通志。几经努力,终

  • 法教佩珠

    二卷。明林有麟(详见《青莲舫琴雅》条)撰。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杂采儒先格言及二氏因果报应之语,汇为二卷。书首有许乐善序,称此书“撷菁华于三教,漱芳润于百家。”由此知其内容杂以释、道诸

  • 论语笔解

    二卷。唐韩愈、李翱撰。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领导人、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邓州南阳人(今河南孟县),贞元八年(792)及进士第,官至刑部侍郎。愈“文起八代

  • 劝学

    二曰: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 七书讲义

    四十二卷。宋施子美撰。施子美,生卒年、仕履皆不详。据江伯虎《施氏七书讲义序》,宋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年少而升右庠,不数载而取高第,为孙、吴之学者多宗师之”。施氏于《讲义》之中,发挥自己的见解,又广

  • 平津馆读碑记

    八卷。续一卷。清洪颐煊撰。洪颐煊(1765-1833),字旌贤,号筠轩,浙江临海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广东新兴县知县。平津馆是孙星衍任山东督粮道时的书斋名,洪系孙氏门人,客其幕中,因得以尽阅

  • 蔡氏易说

    一卷。汉蔡景君撰,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佚文,题作汉蔡景君撰,作者真伪未详。王先谦《汉书补注》说,李鼎祚《周易集解》谦卦称虞翻引彭城蔡景君说,疑蔡景君即《汉书》所谓之“蔡公”,也许是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