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江阴县志

江阴县志

①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蔡澍修,罗士瓒续修。蔡澍(1674-?),字和霖,山东高苑人。清雍正元年(1723)进士,十三年选授江阴县令。其在任九年,颇有政声,“妇孺咸识其面,事至裁决如神”。罗士缵,字鬯三,广东东莞人。岁贡生,于乾隆九年署江阴县令。乾隆八年,蔡澍组织学行兼擅文士数人,借东隐山房,分编合纂书成。刊刻未竣,以告老辞位,由署县罗士瓒继修,“审异致同,删去重复,以成全璧”。卷帙倍于前志,卷目略有变通。下限至乾隆九年。此志体例略同诸县,其文详密赡雅,独异者乙酉纪事为一卷,记阎陈守城之事,子目忠义独专一册,载述尤为翔实。有清乾隆九年(1744)刻本。②二十八卷,首一卷。清陈延恩修,李兆洛、周仲简纂。陈延恩,字登之,江西新城人。监生,以候补通判于道光十八年署江阴知县。李兆洛(1769-1841),字绅琦、申耆,号养一老人,江苏阳湖(今武进)人。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武英殿协修、安徽风台知县等。还先后主讲安徽真儒、敬敷、江阴暨阳书院。李氏工诗文、书法,精考证,通音韵、史地、历算之学,尤擅舆地学,为清代著名地理学家。曾专治《资治通鉴》、《文献通考》,校订《水经注》等数十种,著有《养一斋文集》、《养一斋诗集》、《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历代地理沿革图》等,并主持编纂《武进阳湖合志》、《风台县志》、《怀远县志》、《东流县志》等。此志承清乾隆蔡澎修志之后,历经六十余年,邑令陈延恩邀邑中学儒分司纂辑,由李兆洛统持大纲,于道光二十年(1840)手定而成。全书二十八卷,卷首列旧序、修辑姓氏、凡例、全图;卷一建置,其子目七,为沿革、城池、官署、仓库、刑狱、官宇、义局;卷二疆域,其子目七,为星野、道里、坊乡、镇保、邮铺、桥梁、坊表;卷三山川,其子目五,为山、江、湖、河港、闸堰;卷四民赋,其子目九,为户口、田壤、沙田、赋额、蠲复、积贮、关榷、盐策、徭役;卷五学校,其子目三,为庙制、学制、书院;卷六武备,其子目十,为军制、城守、水师、防汛、马路、关寨、形势、江防、训练、军装;卷七秩祀;其子目二,为坛迹、祠庙;卷八祥异;卷九风俗,其子目九,为四民、妇女、二氏、游民、通尚、岁时、农占、谚语、方言;卷十物产;卷十一至十二秩官、附禄秩;卷十三至十四选举、附封赠袭荫;卷十五名宦;卷十六至十八人物,其子目十二,为崇祀乡贤、侯定乡贤、崇祀忠义孝弟,未祀忠义孝弟、儒林、文苑、政绩、行谊、隐逸、耆旧、艺术、侨寓;卷十九至二十列女,其子目五,为节妇、贞女、孝妇孝女、烈妇烈女、贞寿;卷二十一方外,其子目二,为释、道;卷二十二古迹、附园野冢墓;卷二十三寺观,其子目六,为寺、庵、观、院、殿、阁;卷二十四至二十七艺文,其子目八,为疏、议、书、序、记、杂著、赋、诗;卷二十八识余。此志体例精严,制裁有法,兴邦沿革明析,人情风俗简括。全书就前诸志繁简异同,参考互订,不厌求详,为当时推为佳志。其志卷首凡例,论断极精,载图五十余幅、制作精细,城乡镇保,境界分明,一邑形胜,一目了然。与前志不同之处,卷九风俗一门,其中有二氏、游民二目。有清道光二十年(1840)刻本。③三十卷,首一卷。清卢思诚修,冯寿镜续修,清季念诒纂,夏炜如续纂。卢思诚,字直夫,福建侯官人,于光绪二年代理江阴县知县。冯寿镜,字已亭,浙江德清人。进士,于光绪三年署江阴县知县。季念诒,字钧谋,又字芑伯,晚号颐叟,江阴县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主讲紫琅、求知、礼延书院,曾修《通州志》,辑咸丰十年以来江阴死难者为《忠义录》十四卷。夏炜如(1797-1876),字永曦,又字怡云,江阴县人。恩贡生,直隶州州判。清光绪二年,卢思诚奉命始修,以备“省志权舆”,因延季念诒总纂,学优行卓者分司其事。不久由于卢思诚调离,中经光绪三年继任知县沈伟田续修,最终由再继任知县冯寿镜在光绪四年(1878年)八月修成付印。此志目录与前道光志异同之处是:其凡例亦沿用前志,为前志增补而续之,其不同前志处,古迹冢墓条目,前志为一卷,此则分为二卷,增添忠义总纲一卷为二十九卷,并附以寇变纪略。有清光绪四年(1878)刻本。

猜你喜欢

  • 无声戏

    全本正编十二回,外编六回。清李渔(详见《十二楼》)撰。白话短篇小说集。题名《无声戏》,取义于李渔对小说的理解,即视小说为无声的戏剧。该书故事虽点明发生在明代嘉靖、万历各朝,但题材基本无所本,均属作者创

  • 经义杂记

    三十卷,《叙录》一卷。原名《经义杂识》。清臧琳(详见《郑氏六艺论》)撰《经义杂记》三十卷,臧庸(1767-1811)撰《叙录》一卷。此书取杂记汇编的形式,内容精深,见解独到,考证细致,颇受学界重视。清

  • 易例举要

    二卷。清吴鼎撰。吴鼎字尊彝,号易堂,金匮人。乾隆十六年(1751)荐举经学,授国子监司业,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后来降补侍讲。此书仿照《周易折中》卷首义例而更加推衍。上卷多是编辑先儒之说,下卷多是吴鼎本

  • 延平文集

    三卷。《附录》二卷。宋李侗(1093-1163)撰。李侗,字愿中。世号延平先生。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延平,为李侗所居之地。绍兴间,朱熹任同安主簿前后,曾于延平两会李侗而授其学,四年后李侗卒,计

  • 彭比部集

    八卷。明彭辂(约1561前后在世)撰。彭辂字子殷,浙江海盐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南京刑部主事,以察典罢归。著有《彭比部集》。是集乃其子彭润宏所编。共八卷。焦宏称:“其于七子盛

  • 理董许书

    十卷。清龚橙撰。龚橙的生平著述,见《六典》。是书之作与《六典》同,意在改正许书。谓周官保氏教国子之六书,“一曰文,《虞书》谓之象。叔重称包羲氏之王天下,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 读通鉴纲目条记

    三卷。清李述来撰。述来字绍仔,武进(今属江苏)人,侨籍仁和,为阮元视学浙江时所取士。朱子《纲目》非自成之书,其间抵牾自有之。述来少涉《纲目》,所见诸本如御批通鉴纲目本,元本,明正德本,嘉靖本,万历本,

  • 东汇诗集

    十卷。明吕希周(约1540前后在世)撰。吕希周,字师旦,崇德(今浙江桐乡)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官至通政使。著有《东汇诗集》。本集共十卷,编成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据其子吕端

  • 谏垣疏稿

    四卷。姚学闵撰。姚学闵,明代武陵(今属湖南常德)人。字顺山,隆庆辛未(1571)进士,由知县历官礼、刑、兵三科给事中,有《谏垣疏稿》。姚学闵曾一视京营,一阅宣大、山西边务,以其前后奏疏,汇为《谏垣疏稿

  • 月满楼诗别集

    八卷。清顾宗泰著。顾宗泰字景岳,号星桥,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官高州知府。工诗文,家有月满楼,著有《月满楼集》。是书凡八卷,大体可分三部分,即咏史诗,宫闱诗和遣怀诗。其中咏史诗包括晋十六国,北齐、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