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石经碑图

汉石经碑图

一卷(民国二十年排印本)。张国淦撰。国淦字乾若,蒲圻(今湖北省蒲圻县)人,曾著有《历代石经考》。汉石经出土大小数百块,其中可考者,约得四千余字。国淦即据此草为碑图,凡一卷。按,汉石经碑数,前人有四十碑、四十六碑、四十八碑诸说。此图证明《洛阳伽蓝记》四十八碑说最可信。各碑两面俱隶书,合计九十六面。国淦依今本经文依次写定。自为起迄,七经齐列。图后每面皆附有图记,其结论大体与罗振玉、王国维两家相同。王国维定每碑三十五行,今按该图,几乎各碑不同。《论语》第五面有四十七行,而《周易》第八面只有二十七行。王国维说每行字数平均七十五字,但《周易》每行七十三字,间或也有六十九字、七十八字的。《春秋》每行七十字,间或有六十八字或七十四字的。《论语》每行七十四字,间或有七十一字的或七十八字的。如果不是张氏辛勤检讨,则无法确知其中真象。又此图把今本经文与石经不同之字皆列表比较,又据《五经文字》中所引的石经与《说文》比较,得知汉石经并无匡谬正俗之功,只是因袭今文经正字而已。虽然此图未必尽发汉石之秘,但据此图以研究后出汉石经,必可益明其真象,而此图的谬误也可借助后出汉石经得以纠正。因此,国淦此图有推动汉石经之学日趋精密的作用。

猜你喜欢

  • 桂洲集

    十八卷。明夏言(1482-1548)撰。夏言,字公谨,号桂州。贵溪(江西)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著有《桂洲集》。本集所收凡赋、诗、词八卷,文十卷,共十八卷。卷首有年谱。夏言其未相时曾以词曲擅

  • 阳明全集

    二十卷。《传习录》一卷。《语录》一卷。明王守仁(1472-1528)撰。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累擢右佥都御史,后封新建伯。总督两广,卒谥文成。守仁

  • 文字集略

    一卷。梁阮孝绪(?-535)撰。近代龙璋辑。孝绪字士宗,尉氏(今属河南)人。隐居不仕,门人谥曰文贞处士。龙璋著有《小学搜逸》。《隋书·经籍志》载:“《文字集略》,六卷,梁文贞处士阮孝绪撰。”而《旧唐书

  • 小学绀珠

    十卷。宋王应麟(详见《玉海》)撰。此书为便初学诵记而编。分门隶事,和其他类书,基本相同。但每门之中,以数为纲,以所统之目系于下,这是和其他类书都不一样的。以数目分隶故实,为类书别创一格。分天文、律历、

  • 二程全书

    见《河南程氏全书》。

  • 韩集点勘

    四卷。清陈景云(1670-1747)撰。陈景云字少章,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散文作家、学者。少时苦读苦学,以博闻强记著称。十九岁就读于何焯门下,后来成为何氏的高足。曾应京兆试,落选后留寓藩邸,设馆教书

  • 陆氏春秋穀梁传异文辑

    不分卷。清沈淑(详见《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撰。该书是他所辑《陆氏经典异文辑》中的一种,不分卷,也不载《春秋穀梁传》全文,仅据陆德明《经典释文·春秋穀梁音义》中所引的《春秋穀梁传》异文,汇辑成编,而依

  • 孝史类编

    十卷。清黄齐贤(生卒年不详)撰。黄齐贤字敬思,嘉兴(今浙江省)人。《孝史类编》是黄齐贤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前部分列孝经,次述历代帝王孝行,再次述历代孝子,各以事迹相似者归为一类记述,共二十二门,以孝为

  • 夜行烛

    明曹端(见《太极图说述解》)撰。端为明初著名理学家,而其父崇事佛老,端因采经传格言切于日用者辑为此书,以进其父。书中内容分类编辑,为目十五,大多取浅显易解之语。该书已收入《曹月川先生遗书》,有津河广仁

  • 湘军记

    二十卷。清王定安撰。王定安生卒年不详,字鼎丞,湖北东湖(今宜昌市)人。以名孝廉由州县历任监司,长期居于曾国藩、曾国荃等人幕中,熟悉湘军史实掌故。因王闿运《湘军志》对湘军多贬词,对曾国荃讥评尤甚,且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