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村泯稿
三十八卷。元刘埙(1240-1319)撰。刘埙字起潜,号水云生。南丰(今属江西)人。元至大中为延平教授。著有《隐居通议》。埙才力雄放,尤长于四六。其文集旧有二本,一即此本。为明洪武年间其孙琰所手抄。多杂采《隐居通议》中语,缀辑成帙。有明天启间刊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十七年(1837)爱余堂刊本,二十卷。一称《水云村稿》十五卷。为其裔孙凝收拾遗佚,别加排次。有《四库全书》本。
三十八卷。元刘埙(1240-1319)撰。刘埙字起潜,号水云生。南丰(今属江西)人。元至大中为延平教授。著有《隐居通议》。埙才力雄放,尤长于四六。其文集旧有二本,一即此本。为明洪武年间其孙琰所手抄。多杂采《隐居通议》中语,缀辑成帙。有明天启间刊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十七年(1837)爱余堂刊本,二十卷。一称《水云村稿》十五卷。为其裔孙凝收拾遗佚,别加排次。有《四库全书》本。
二卷。宋孙奭(962-1033)撰。清蒋仁荣考证。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西)人。宋经学家,著有《经典徽言》、《五经节解》、《孟子正义疏》。仁荣字杉亭,浙江海宁人。是书就奭所为《音义》,为之校证
宋刘益(生卒年不可考)撰。《续资治通鉴》载:“(天禧)三年……三月……周怀政………俄于终南山修道观与殿直刘益辈造符命,托神言国家休咎或臧否大臣。”知刘益生活在北宋真宗(998-1023)年间,定州(今
十四卷。明邹式金(约1653年前后在世)编。邹式金字仲愔,号木石,又号香眉居士,江苏无锡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南京户部郎中,入清后曾任福建泉州府知府。著有《香眉亭诗》、杂剧
①二十三卷,首一卷。清赵国宣修,彭康纂,甘庆增修,朱怡滋增纂。甘庆增,崇善人,曾任茶陵州知州。朱怡滋,邑人,学正。茶陵州志创修于元正统间,其书已失。明嘉靖年间曾两修,万历年间又再修。迄清康熙四年(16
一卷。明陈沂(1469-1538)撰。陈沂字宗鲁,号石亭,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文学家。正德进士,由庶吉士历编修、侍讲。出为江西参政,移山东参政,与顾璘、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初好苏诗,自号小坡。工画
二卷。清胡与高(生卒年不详)撰。胡与高,字岱瞻,黟县(今安徽)人。雍正癸卯(1723年)举人,撰有《道德经编注》。合其弟与宗附言又称《道德经编注附解》。《道德经》传至清代,不知几易其容,久失原貌。胡与
十二卷首一卷,清张松孙纂修。张松孙,长洲人,曾任潼川府知府。考潼川,晋属梓潼郡,刘宋为新城郡,梁曰新州,隋为梓州,宋为梓州路,重和元年,改潼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降府为州。清雍正十二年(173
十二卷。明末清初程正揆(生卒年不详)撰。正揆初名葵,字端伯,号鞠陵,又号青溪道人,孝感(今属湖北省)人,后寓江宁(今江苏南京)。明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官尚宝司卿,入清官工部侍郎,与髡残友善。能
六卷。清董诏(生卒年不详)撰。董诏字朴园,陕西安康人。乾隆间举人,无意仕进,惟以治《说文》为乐。是书分四大端:订经、存古、通变、惜逸。《订经》内分“参经考异”、“据经审误”、“绎经存异”、“检经补异”
见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