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评注

楚辞评注

十卷。清王萌(生卒年事迹不详)撰。王萌,字逊直,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诸生。《楚辞评注》卷首有王萌自序,目录,并附《后记》。《后记》说到各篇作者和此书弃取篇目标准等问题。此书由王萌评注,其侄王远(字带存)考音。扉页左右还署曰:“高安朱可亭(名朱轼)、竟陵王逊直两先生注订。”各篇的校订人分别如下:《离骚》、《九歌》朱轼,《天问》胡克宽(字检庵),《九章》族子五介修,《远游》朱琦,《招魂》唐建中,《卜居》王元墀,《九辩》、《大招》谭一豫,《惜誓》高宗濂,《渔父》未署名,其校订者当为同卷之《卜居》;《吊屈原赋》、《鵩鸟赋》、《招隐士》三篇亦未署名,其校订者当从《惜誓》。王远除考音外,对字义、文义时加按语,以“远按”标之;朱、胡等亦有按语,分别冠以“可亭曰”、“检庵曰”。其中王远、朱轼按语较多。正文十卷:卷一《离骚》,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卷六《招魂》,卷七《卜居》,《渔父》,卷八《九辩》,卷九《大招》,卷十《惜誓》、《吊屈原赋》、《鵩鸟赋》、《招隐士》。此书特点:一、善于阐发《楚辞》文义。如《离骚》“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句,王逸注“言宓妃体好清洁……遁世隐居,而不肯仕也。”显然违背诗旨。王萌则曰:“正见宓妃遨游自恣之意”,联系下文,可知王萌解是切合文义的。再如《离骚》“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故乡”句。王远按曰:“此承上娱乐,言己方驰神高远,上登于天,忽然俯临下土,旁睨故乡,又不觉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如苦人得喜梦,乍然惊醒,呜咽不胜。”不但串通了文义,而且道出诗句弦外之音。二、对九歌等篇短作品用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加以诠释,多有可取之处。如《九歌》首篇《东皇太一》,共十五句,将其分为三段,王远分别按语:“此言佩饰之盛”,“此言祭品之洁”,“此言歌舞之备”,仅十八字,将全诗大意准确概括出来。三、善于以《楚辞》证《楚辞》,即所谓互证法。如对《离骚》“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王萌在诠释文义,赞扬屈原文字表达的精巧之后云:“《远游》及《九辩》末章,皆如此命意”,这样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四、通过按语,精当地点评《楚辞》的艺术技巧。如对《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至“岂余心之可惩”二十四句(分为六章),朱轼曰:“此六章于山穷水尽处,忽设悔之一想,志益坚,情益深,文字益畅。”颇能揭示此段文义婉转,文势跌宕的特点,真乃点睛之笔。当然,此书也有误说,如《离骚》求女一段,释为“求贤人与之共事君者”,大抵不误,但将求宓妃解为求三皇之佐,求佚女为求帝之佐,求二姚为求王之佐的说法,则过于穿凿。《涉江》“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此四句诗本写放逐生活险恶的自然环境,进而比喻社会环境之险恶,未为不可,但王萌却说:“此言其所至之地之苦景,亦以喻谗人蔽君之象也。”便有违诗旨。主要版本:康熙十六年(1677)刊本,日本西村硕园藏。康熙刊本,北京图书馆藏。乾隆二年(1737)鲈香居士刊本。乾隆三十五年(1770)刻本,北京、湖南、湖北秭归图书馆藏。乾隆四十四(1779)三和堂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岭南客对

    一卷。旧本题粤西舜山子撰,不著姓名。因其书中记有王守仁事迹,故四库馆臣疑其人为嘉靖、隆庆以后人(《四库提要》)。其书记粤中猺(今作瑶)、撞(今作壮)人啸聚山林,劫掠过往商贾,为居民旅行之害,官府无力禁

  • 王育易说

    一卷。明王育撰。王育字庄溪,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精于小学,著有《说文引诗辨证》等书。其《易说》只解释六十四卦卦义、字义,而不涉及经文及彖象传。其论述卦义多敷衍旧义,空泛无物;而论述字义则有颇多可取之

  • 手臂录

    五卷。清吴殳撰。吴殳,字修龄,自号沧尘子。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工诗,王士祯、阎若璩对其甚为推许,著《围炉诗话》七卷。《清史列传》入《文苑传》。案《围炉诗话》于《四库提要》有著录(诗文评存目),云其

  • 考工释车

    一卷。清张象津撰。象津字汉渡,号莪石,别号雪岚,新城(今属山东)人,官至济宁州学正。张氏以为,周制车名甚繁,不外大车、小车二端,乃取《考工记》中论车者,加以注释,于小车注释尤详,大车附见于后,遂成此书

  • 大拙堂集

    九卷。明杨载鸣(约1551前后在世)撰。杨载鸣,字虚卿,江西泰和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通政使。著有《大拙学集》。是集凡九卷。前六卷为杂文,次二卷为诗,末卷则为杂著。杨载鸣为明

  • 青萝馆诗

    六卷。明徐中行(?-1578)撰。中行,字子舆,一作子与,号龙湾、天目山人。浙江长兴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累官江西布政使。为“后七子”之一。此集为隆庆中其婿汪时元所刻。徐中行为汝宁知府以后

  • 史学正藏

    五卷,清宋士宗撰。宋士宗,字司秩,号昆圃,星子(今江西星子县)人,雍正四年(1726)举人,官南丰教谕,有《史学正藏》、《学统存》等。《史学正藏》一书上自三皇,下讫昭烈,对其间史事进行论断,共著成二百

  • 白石道人四种

    八卷。宋姜夔(约1155-约1221)撰。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一生未仕,往来于长江中下游各地,与当时文人交游,卒于杭州。工诗词,精通音乐。《白石道人四种》为后人辑成的独撰

  • 写本春秋穀梁传集解

    一卷。晋范宁撰,唐朝人写本。该本在清光绪年间于敦煌出土。起于庄公十九年,止于闵公二年,前面脱数行,后题“春秋穀梁庄公第三、闵公第四”,合为一卷。又后题“龙朔三年(663)三月十九日书吏高义写”,又记用

  • 嗜泉诗存

    二卷。《附录》一卷。明李璋(约1497年前后在世)撰。李璋,字政虹,浙江海盐人。是集前有正德四年李璋自序,称“取旧刻痛加删削,存十之一,并及近作为二卷。杂著、诗余为一卷。易其名曰诗存。”此本为其十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