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村词
一卷,续一卷。清梁清标(生卒年未详)撰。梁清标著有《蕉林诗集》。此集为其所撰之词。前录龚鼎孳、宋琬、王士祯、王士录、尤侗、顾贞观、陈其年诸家评论清标词语,多为谀辞,殊难尽据,然清标所作,丽句清词,雍容华贵,亦未可尽非。本书前后共三刻。初为其弟子徐釚所辑,仅数十阕,刊于钱塘。后清标之义子,辑录前后诸作,与吴伟业、龚鼎孳之词,合刊于扬州。嗣后刊行续集,并从三家中取出清标之词,汇为正续二集。其第三次刻本,最为完整。有原刊本。
一卷,续一卷。清梁清标(生卒年未详)撰。梁清标著有《蕉林诗集》。此集为其所撰之词。前录龚鼎孳、宋琬、王士祯、王士录、尤侗、顾贞观、陈其年诸家评论清标词语,多为谀辞,殊难尽据,然清标所作,丽句清词,雍容华贵,亦未可尽非。本书前后共三刻。初为其弟子徐釚所辑,仅数十阕,刊于钱塘。后清标之义子,辑录前后诸作,与吴伟业、龚鼎孳之词,合刊于扬州。嗣后刊行续集,并从三家中取出清标之词,汇为正续二集。其第三次刻本,最为完整。有原刊本。
二卷。清魏源(详见《书古微》)撰。前人注释《老子》者,从战国时韩非、汉河上公、唐傅奕、宋王雱、吕惠卿、苏子由、明焦竑、至清李贽等诸家,各家身处时代不同,注释旨意各异。所述或以刑家言,或引《庄》释《老》
一卷。清朱日佩(详见《大学旧文考证》)撰。是书大旨,与《大学旧文考证》同。大抵援据旧文,以及近儒钱大昕之说居多。有《考异》所未及举的,如“率性之谓道”,“率”即《说文》中“”字的省写。“索隐行怪”,“
四十卷。《附录》三卷。《年谱》一卷。清傅山(1605一1690)撰。清丁宝铨编。傅山,初名鼎臣,字青山,后改名山,字青主,别字公它,山西阳曲(今太原)人,清初学者。明末诸生,明亡后,穴居养母,衣朱衣,
八卷。不著撰人名氏。但自题为布粟子,又自题其号为凤台,不知其为何人。此书八卷,内容采自《管子》至《郁离子》等共八十余家,于每家各摘数语。自序中称虽不足于连篇大观,然终身玩之,愈觉有余味,故曰“布粟”。
八卷。明方献夫(?-1544)撰。方献夫,字叔贤,南海(今属广东)人,生年不详。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吏部员外郎,累迁吏部尚书。著有《西樵遗稿》、《周易传义约说》。方献夫早年曾读书于西樵山,故
一卷。清孔贞瑄(生卒年不详)撰。孔贞瑄字璧六,号历洲,晚号聊叟,曲阜(今山东曲阜)人,顺治庚子(1660)年举人,官至大姚县知县。是书本是孔贞瑄为济南教授时所作,以洞箫的七调推求三分损一上生下生的道理
一卷。清翁方纲撰。翁方纲,详见《两汉金石记》条。翁方纲前后选唐碑五十余种,集为一卷。后姚觐元得其抄本刊印,为咫进斋本。
八卷。明戴暨(约1531前后在世)撰。戴暨,字时重,又作时量,号东石,浙江鄞县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四川巡抚。著有《载中丞遗集》。是集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作《东石遗稿》,
六卷。清陈鸿浩(生卒年不详)撰。陈鸿浩字曼寿,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约嘉庆、道光时人。陈鸿浩生性淡泊,嗜金石文字,隶篆八分皆有法度,一室之间坟典参错,鼎彝斑剥,暇则吟咏其间,不以门外事为意。其诗亦略似
① 十卷。元黄镇成撰。黄镇成字元镇,邵武(今属福建省)人。《四库全书》著录本书时,所录的是采进本,卷首没有雷机的序;卷一“而明白坦”以下,脱去两页。乾隆年间建宁徐氏重刻本书时,在重刻本序中谈到“选拔陈